小Z聊固态:NAND闪存颗粒的打开方式
关注固态硬盘产品的各位朋友应该发现了,近来几乎各大品牌的固态硬盘产品都涨价了!虽然涨幅不算太大,但是在价格十分敏感的电子消费产业,还是十分耐人寻味的,特别是一些经典热销产品的涨价就更是让人看不懂了。
下图是笔者统计过的,从6月15日起到6月30日止,京东商城上热销的部分品牌的销量最高产品的价格变化图。通过图表可以看到,除了金士顿和浦科特旗下的两款固态硬盘在统计中没有大的变化外,其余各大品牌,诸如三星、东芝、闪迪、ocz等都有着不同幅度的涨价。
在前面几期的“小Z聊固态”中,我们知道固态硬盘最大的制造成本其实在于闪存颗粒,闪存颗粒的价格变化直接影响到固态硬盘产品的价格变化。看到这里,我想部分朋友已经可以猜到为什么此次固态硬盘产品集体涨价了。
没错,原因就和上次机械硬盘因为泰国洪水淹没大部分机械硬件加工商导致全行业涨价一样,此次三星位于西安的全球最大的NAND闪存制造厂的停电事故,影响了NAND的正常生产,再加上处于闪存颗粒生产的旺季,市场上的NAND闪存供不应求,因而出现了大范围的固态硬盘价格上扬。
那么又有人问了,“一个三星NAND闪存厂竟能影响到全行业?难道没有其他闪存厂能够替代它吗?”
今天,小Z就借着这个话题和大家一起聊聊闪存颗粒和闪存厂的那些事。
在固态硬盘领域,掌握了闪存颗粒几乎可以说就掌控了固态市场。目前,全球范围内从事NAND flash的厂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但具有统治地位的就只有区区六家,他们分别是三星(Samsung)、东芝(Toshiba)、英特尔(intel)、海力士(SK hynix)、美光(Micron)、闪迪(SanDisk),这六家从事NAND FLASH制造的厂商几乎垄断了全球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接下来我们就一一介绍。
半导体霸主:英特尔(intel)
英特尔公司(IntelCorporation)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工程技术部和销售部以及6个芯片制造工厂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
英特尔的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RobertNoyce和戈登·摩尔GordonMoore原本希望他们新公司的名称为两人名字的组合——MooreNoyce,但当他们去工商局登记时,却发现这个名字已经被一家连锁酒店抢先注册。不得已,他们采取了“IntegratedElectronics(集成电子)”两个单词的缩写为公司名称。现任CEO是BrianKrzanich。
英特尔公司在随着个人电脑普及,英特尔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设计和生产半导体的科技巨擘。除了为全球日益发展的计算机工业提供建筑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公司在半导体顶层技术的研发中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多项半导体生产专利技术,长期位列全球半导体厂商排行榜的首位。
intel早期闪存颗粒的编号信息
在固态硬盘领域,早期的英特尔自产自研的闪存颗粒,多用于自家高端产品,或是合作紧密的友商产品中,几乎很少输出。
到了中期,英特尔和美国著名的半导体厂商美光进行了深度合作,共建晶圆制造厂,并将晶圆厂中品质和纯度较高的闪存颗粒用于自家的产品,如intel 710系列就是采用的eMLC企业级颗粒,而将品质低的颗粒用于低端产品和输出到第三方,例如intel 320系列以及部分威刚、OCZ产品,在此就不一一论述了。
intel 540s采用海力士16nm闪存颗粒
到了后期,也就是现在intel几乎已经很少在中低端产品中使用自家颗粒了,会根据产品定位不同,灵活选择。例如,最新发布的针对消费级市场的INTEL 540S系列就是采用的海力士16nm闪存颗粒,而面向高性能和安全应用的SSD Pro 5400s则是采用美光和intel合资的16nm闪存。
晶圆之光:美光(Micron)
美光科技(MicronTechnology,以下简称美光科技)位于美国爱德荷州首府波伊西市,于1978年由WardParkinson、JoeParkinson、DennisWilson和DougPitman创立,1981年成立自有晶圆制造厂。
美光科技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储存及影像产品制造商之一,其主要产品包括DRAM、NAND闪存和CMOS影像传感器。美光科技先进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计算机、服务、汽车、网络、安防、工业、消费类以及医疗等领域,为客户在这些多样化的终端应用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在1990年代初期,美光科技成立MicronComputers(美光电脑)子公司来制造个人电脑,该公司即后来的MicronElectronics(美光电子)。
1998年亦并购了Rendition公司来制造3D加速芯片。
2002年美光卷入了内存价格操纵丑闻。
2007年3月21日首次在中国西安成立了工厂,主要生产DRAM和NAND快闪存储器。
美光flash颗粒的命名规则
在固态硬盘领域,美光和intel进行了深度合作,并于2006年在美国犹他州Lehi地区合资共建,25nm工艺闪存制造厂IMFT,而根据相关文件披露,IMFT生产的晶元,49%销售给Intel,另外51%则归美光。
除了生产闪存颗粒,美光还拥有固态硬盘生产线以及市场终端品牌英睿达。不同于intel闪存颗粒,多用于自家产品,美光的闪存颗粒因其性能稳定,深受OEM厂商热捧,并大量输出到各大OEM厂商以及各大品牌固态硬盘厂商。
自产自销:三星(Samsung)
如果说英特尔是半导体行业的绝对领路人和开创者的话,那么三星毫无疑问是最强的追逐者和竞争者。
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作为韩国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是韩国规模最大的企业,同时也是三星集团子公司中规模最大且在国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
该公司在全世界共65个国家拥有生产和销售法人网络,员工数多达157,000人,早在2009年超越惠普(HP)跃升为世界最大的IT企业,其中LCDTV、LEDTV和半导体等产品的销售额均在世界上高居榜首。
在庞大的三星集团内部,半导体事业部可谓是打造三星帝国的一等功臣。
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不顾公司众人反对,毅然决然地于1983年在日本东京正式开始进军半导体行业。对此他曾经表示,三星符合韩国缺乏资源的自然条件,只有开发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实现企业的第二次飞跃。
在此后的10个月内,三星电子在世界上第三个推出64KDRAM,这在国内外经济界引起强烈反响。然而,日后由于半导体价格暴跌,企业在事业之初陷入困境。尽管如此,三星的存储器半导体依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2年率先开发成功64MDRAM,终于在世界上确保了最强的技术实力;1993年如愿以偿地荣登存储器半导体世界第一的宝座。此后于1994年和1996年连续开发成功256M和1GDRAM,这同样拥有‘世界最先开发’的荣耀,这样,半导体逐渐成为韩国具有代表性的产业。2002年NANDFlash位居世界榜首;2006年与2007年分别在世界上率先研制成功50纳米级DRAM和30纳米级NAND等,三星电子在存储器领域的占有率超过30%,成为业界的强者。
三星750evo采用自家闪存颗粒
拥有大量的世界顶尖的半导体专利技术的三星,近些年也没有停止研发的脚步。就固态硬盘行业而言,三星是业界首个将TLC闪存颗粒运用于固态硬盘产品的厂商,同时研发出全球领先的3D-NAND闪存颗粒技术,极大的提升了闪存颗粒的实际使用容量,进一步压缩了闪存颗粒的体积,引发了闪存颗粒的又一次革命。
三星flash颗粒编号信息表
作为半导体厂商,三星也和intel一样,有着完整的闪存颗粒生产线,却都仅将颗粒运用于自家产品,三星家更是做得彻底,所有原产颗粒都不允许输出,仅装备于自家固态品牌。因而,很多关于三星闪存的具体参数信息很少见诸于网络。
闪存缔造者:东芝(Toshiba)
作为我们的邻居,韩国在闪存制造上有三星,而日本则有东芝。
东芝(TOSHIBA)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亦是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隶属于三井集团旗下。东芝原名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1939年由株式会社芝浦制作所和东京电气株式会社合并而成;从1875年开创至今,已经走过了133年的漫长历程。
早在80年代东芝与NEC是世界上最大的两家半导体制造商,同时东芝还是闪存存储标准SD协会的董事会成员之一,是多项规格标准的制定者和推动者,拥有着半导体闪存行业多项世界第一和生产专利,到了90年代,东芝已经成长为世界排名前5的芯片厂,在2008年东芝排名第3,仅次于英特尔和三星,但排在德州仪器和意法之前,到了今天东芝依旧在世界半导体行业、芯片制造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具体到固态硬盘领域,东芝原厂闪存颗粒几乎占领了主流的固态硬盘市场,成为有一定实力的固态硬盘厂商首选颗粒。究其缘由,一则是东芝近百年的生产制造经验带来的严格的品控,二则是东芝乐于向外输出优质原厂闪存颗粒。
目前,几乎所有大品牌的固态硬盘厂商都使用过东芝相关型号的闪存颗粒。例如浦科特全系列M6V/M7V/M6S PLUS等产品,还有金士顿的v300/uv400,OCZ几乎全系列等。
东芝flash颗粒编号示意图
东芝flash颗粒编号示意图
东芝flash颗粒编号示意图
除了制造原厂闪存颗粒外,还有更多的二线厂商使用东芝原厂的白片颗粒,以及部分厂商使用的东芝黑片,可以说几乎所有主流固态硬盘厂商都使用过东芝制造的闪存颗粒。
同时和三星、intel一样,东芝自家也有固态硬盘终端产品,从开山之作东芝Q系列,东芝Q200,东芝Q300一直到东芝Q300 PRO,每一款源自东芝的新品都带给消费者许多惊喜。
性价比之王:海力士(SK Hynix)
闪存颗粒作为固态硬盘制造中最花费成本的核心器件,提供极高性价比的产品也是能有极大的市场。
海力士脱胎于韩国另一家半导体制造企业现代内存,并于2001年更名为海力士,2012年正式更名为SK hynix。
海力士半导体在1983年以现代电子产业有限公司成立,在1996年正式在韩国上市,1999年收购LG半导体,2001年将公司名称改为(株)海力士半导体,从现代集团分离出来。2004年10月将系统IC业务出售给花旗集团,成为专业的存储器制造商。2012年2月,韩国第三大财阀SK集团宣布收购海力士21.05%的股份从而入主这家内存大厂。
海力士半导体多年前已经在韩国制造了4条8英寸晶圆生产线和一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并在美国俄勒冈州有一条8英寸生产线。2004年及2005年全球DRAM市场占有率处于第二位,中国市场占有率处于第一位。并在世界各地有销售法人和办事处,共有员工15000人。
海力士部分flash颗粒产品编号示意图
如今的海力士半导体,一直以行业最高水平的投资效率、生产效率、销售效率,在竞争激烈的半导体行业站稳脚跟,并以快速的更新能力和极高的性价比,成为众多固态硬盘厂商欢迎的原厂颗粒提供商。
目前,intel旗下多款产品采用了海力士颗粒,例如从intel pro 2500到最新的intel 540s。同时国内许多新兴厂商都在使用有着高性价比的SK Hynix闪存颗粒,例如金泰克等。
闪存帝国:闪迪(SanDisk)
在闪存卡领域,闪迪绝对是行业的巨擘,而在固态硬盘领域,闪迪也凭借着其拥有着完整的闪存颗粒加工体系,成为固态硬盘行业的巨头之一。
SanDisk (闪迪)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闪速数据存储卡产品供应商。诞生于1988年加利福尼亚帕罗奥多,该公司由非易失性存储技术领域的国际权威Harari Eli博士在1988年创立。
闪迪作为全球唯一一家有权制造和销售所有主要闪存卡格式的公司,拥有超过4900多项关于存储、闪存颗粒等相关技术的专利,并在全球各地拥有着多条闪存颗粒加工制造厂。
闪迪至尊极速系列采用闪迪颗粒
早在2005年,就和日本存储大厂东芝合作,在位于日本四日市运营处的建立起NAND flash闪存 300mm工艺的晶片制造厂,并与2011年正式投入生产。
鉴于闪迪在闪存卡拥有着全球唯一的全系列生产线,因而闪迪原厂的闪存颗粒多用于自身产品消化,并没有大规模投入市场。同时鉴于在NAND flash生产上,闪迪几乎和东芝成为一家人,许多相关产品编号信息暂时无法查询。
总结:
intel和美光、东芝和闪迪、自产自销的三星、性价比的海力士,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闪存颗粒六大巨头都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你追我赶的占领市场高地,近乎垄断了固态硬盘闪存颗粒的所有市场份额。
然而就六大品牌内部比较,由于各大品牌的侧重点不同,主攻方向的差异。在没有限定的前提下,无法区分到底谁家颗粒好,谁家颗粒烂,但是唯一具有参考意义的便是,下次选购固态硬盘的时候,有这六大厂商的品牌logo,至少要比没有品牌logo来路不明的颗粒强得多得多。
固态硬盘怎么选?附高清拆盘大图,给你最直观的购买建议
本文首发于什么值得买平台请关注本账号获取更多好文,作者:gaojie20
对于想要购买及想要更加了解固态硬盘的值友们,本期值无不言本期请来了生活家@gaojie20 为我们分享固态硬盘的选购攻略及推荐,文章内含括了多款固态硬盘的拆盘图,有需要的值友们可以收藏,有问题及想法的可在评论区与作者互动~
本期话题:固态硬盘怎么选?附高清拆盘大图,给你最直观的购买建议。
这个固态硬盘的主控是什么?这个固态硬盘用的缓存的内存芯片是不是好的?这个固态硬盘的存储芯片是不是原厂的正片?……———————我叫分割线———————
本期嘉宾:@gaojie20
前言
说实话,从小编跟我约稿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有点诧异,我也很忐忑,但至少也是对我的专业程度的认可吧,我也是欣然接受了,所以这篇文章接到任务,我就在思考角度和架构:
1、推荐类文章我一次都没有写过,过去总觉得这个流量来的太没有技术含量自我感觉会LOW,现在轮到我写,如何写的更有知识体系一些。
2、自己的经验传授普及是不是一件很靠谱的事情,完全取决于自己在这个行业里的深度。
3、如何避开做一只广告狗的坑。
思考好这三个问题,就可以动笔了!
分类
要推荐首先要做好分类,固态硬盘有哪几种,适合哪些应用场景:
按照用途来分类:
1、消费级
2、商用级
3、企业级
既然在值得买做导购,其实必然是推荐一些消费级产品是主流趋势。
下面简单来分类一下:
1、SATA AHCI
包括SATA 2.5寸、SATA 1.8寸、SATA DOM盘、MSATA、M.2 AHCI。
这里推荐2.5寸SATA是主流趋势。
2、PCIE NVME
包括M.2 NVME、AIC大卡、U.2三种接口,当然企业级里面还有SAS的各种接口盘,
这里主要推荐M.2 NVME为主要趋势。
3、容量
目前的价格定位和容量性价比,无疑是1TB才有用,更小的容量浪费接口,更大的容量会加重成本负担,个人认为1TB是个市场采购比较活跃的容量。
锁定了这些产品分类之后,这篇文章就会相对比较好写作了。
SATA 2.5寸推荐清单
首先SATA 2.5寸针对的市场群体是很老的PC升级用途,或者是M.2 NVME、PCIE插槽不够多的机器,现今这个时代,要买的话,肯定是买1TB容量比较合适,而且SATA加上USB转SATA线秒变移动SSD,所以无论是你上机装系统,还是作为备份盘,还是作为移动SSD,SATA 2.5寸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按照现今的价格走势买小容量完全没理由。个人的建议是SATA盘买正片,毕竟是数据备份和存储的主力军,盘有价数据无价。
SAMSUNG 860 PRO 1TB
三星860PRO 1TB是消费级市场硕果仅存的MLC颗粒的SATA固态硬盘,当然这个价格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基本参数为:
主控:Samsung MJX
缓存:1GB LPDDR4
闪存:Samsung V-NAND MLC 原厂正片
保修:1200W TBW写入量或者5年有限保修,
所有的指标都堪称接近完美的消费级SATA,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
SAMSUNG 860EVO 1TB
三星860EVO 1TB可以说是860PRO的阉割版本,基本参数:
主控:Samsung MJX
缓存:1GB LPDDR4
闪存:Samsung V-NAND TLC 原厂正片
保修:600W TBW写入量或者5年有限保修,
三星一直以性能稳定著称,所以这款SSD还是物有所值,问题还是在于价格偏高。
SAMSUNG 860QVO 1TB
三星860QVO 1TB可以说是860EVO的阉割版本,基本参数:
主控:Samsung MJX
缓存:1GB LPDDR4
闪存:Samsung V-NAND QLC原厂正片
保修:360W TBW写入量或者3年有限保修,
这款SSD的性能没有问题,只不过是QLC的试水让人略感不爽,还有就是360TBW的写入量确实大为缩水,要知道三星是有限保修政策,360TBW写入量和三年,谁先达到就过保。
WD BLUE 3D NAND 1TB
基本参数:
主控:Marvell 88ss1074
缓存:1GB LPDDR3
闪存:Sandisk V-NAND TLC 原厂正片
保修:400W TBW写入量 3年保修
WD BLUE 1TB是我眼里比较中庸的一款产品,优势是WD完整的NAND产品线,正片毋庸置疑,只不过这个写入量400TBW还是有点偏低,相对这个价格而言,WD是看着三星的定价去的,如果您舍不得买三星860EVO,那么WD BLUE也是一个好选择,需要注意的是,999元的三星860EVO 1TB的TBW是600W,759元的三星860QVO 1TB的TBW是360W,而899元的WD BLUE 1TB的TBW是400W,所以本着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虽然大家也会觉得WD定价略高,WD的QC QA品控还是值得信赖的,性能也足够稳定。
至于WD GREEN绿盘我不太推荐,虽然绿盘只是标了一个3年保修,但是很明显WD BLUE 1TB也只有400TBW写入量的话,那么WD GREEN很可能实际只有300TBW乃至更低的写入量,这就着实让人感觉有些尴尬了,虽然WD运营在淡化WD GREEN的写入量概念,甚至不写,只认三年,但是SATA盘的用途大部分是作为数据备份盘使用的,我想谁也不愿意用着用着突然暴毙。
HIKVISION E200P 1TB
基本参数
主控:HKS MAS0901
缓存:1GB LPDDR3
闪存:UNIS 3D NAND TLC (Intel OEM)原厂正片
保修:400W TBW写入量 3年保修
HIKVISION E200P 1TB其实是D200企业级的阉割版,PCB设计主控缓存这些方面都保持一致,主要闪存从东芝64层 3D-TLC换成Intel紫光的3D-TLC,也就是INTEL大连工厂为紫光封装出货的INTEL NAND 紫光版本,特点我们总结一下:
1、作为D200企业级的阉割版本,更换了闪存和固件而已
2、带有PLP掉电保护电路
3、芸联0901主控,1GB LPDDR3缓存,紫光版本的INTEL 3D TLC闪存
4、透明外壳,一眼可见内部,货真价实。
质保的话是800TBW写入量或者5年保修。
D200的PCB设计如下:
D200企业级和E200P都是HS-SSD0003的PCB设计,联芸MAS0901主控,而且都有掉电保护PLP设计,区别是在于闪存,D200企业级用的是TSB 64层3D TLC,而E200P用的由INTEL大连工厂生产的UNIS OEM的3D TLC NAND。另外就是固件上可能在持久方面会有一点区别,但是就800TBW的写入量和5年质保来看,还是相对比较靠谱的产品。
TOSHIBA TR200 960GB
基本参数
主控:Toshiba TC58NC1010GSB
缓存:1GB LPDDR3
闪存:Toshiba 3D NAND TLC 原厂正片
保修:3年保修
东芝的闪存品质应该毋庸置疑,但是东芝TR200 960GB使用的是群联定制的TC58NC1010GSB无缓存主控方案,所以性能的稳定性方面不是非常好,群联的SATA方案使用方相对较少,这款产品的亮点是在东芝原厂BICS3 3D TLC闪存正片而不是在主控方案。
SANDISK SSD PLUS 1TB
闪迪SSD PLUS 1TB的基本参数如下:
主控:Silicon Motion SM2258XT
缓存:无
闪存:Sandisk 15nm TLC/3D NAND TLC原厂正片
保修:三年保修
这颗SSD的问题就是在于你并无法知道闪存是15NM的2D TLC还是3D NAND TLC,而且SSD PLUS这个型号基本等于闪迪的清仓型号了,方案变来变去,SMI2258XT和2256S方案都同期存在,早期的小容量MLC闪存到后期的15NM TLC闪存再到3D TLC闪存都有,而闪迪的闪存编号是无法确定究竟使用什么闪存的,所以买这个盘就是个信仰,至于到手是什么货那就要听天由命了,无缓存方案的性能肯定在4K读写方面是要受到影响的,也没有标明写入量的TBW参数,不过好在价格便宜,毕竟是清仓型号也是正片,对价格敏感的用户可以考虑。
总结
SATA这块市场的正片产品还是蛮多的,但是大家有人会说为什么不说INTEL 545S,镁光MX500等等产品,
INTEL 545S 1TB的价格已经等于抢劫了,1599的3D TLC毫无性价比可言,上有860PRO虎视眈眈,下有860EVO接住市场,这块市场INTEL已经很难抢夺了。
镁光MX500 1TB需要849元,这个价位在海康E200P面前毫无挣扎的余地,加上一个WD的BLUE 3D NAND 在蚕食这个价位的市场,镁光没有推荐的理由。
700元1TB的市场,基本是三星860QVO横扫。360TBW的写入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价格和品牌效应在这里,即时QLC有360TBW加持,依靠三星品牌效应一样能卖火。何况还有东芝TR200在这个价位接纳QLC反感用户。
700元以内的市场,基本可以说闪迪SSD PLUS的天下了,599元1TB正片,别管什么TLC,闪迪的固件能力和稳定性在这里,虽然是清仓型号,也是闪迪的主力出货产品型号,五年口碑加上大品牌加持,正片三年质保,便宜量足。而且这个型号可以说秒杀一切的非正片盘,无论你朗科,联想,惠普,七彩虹,威刚,金士顿、光威还是七彩虹,599正片已经杀到了成本线,非正片盘毫无还手之力,你还能找到购买白片盘的理由么?
M.2 NVME推荐清单
SAMSUNG 970PRO 1TB
基本参数
界面:PCIE3.0X4 NVMe
主控:Samsung S4LR020 (Phoenix)
缓存:1GB LPDDR4
闪存:V-NAND MLC原厂正片
版型:M.2 2280规格单面
保修:1200W TBW写入量或五年有限保修
持续读取:3.500 MB/s
持续写入:2.700 MB/s
4K随机读取:500.000 IOps
4K随机写入:500.000 IOps
在消费级M.2 NVME的SSD中,970PRO可以说是完美的产品,MLC的加持,几乎完美的稳定性能表现,你找不到明显的缺点,唯一阻挡你砍手的理由就是价格。
SAMSUNG 970 Evo Plus 1TB
基本参数
界面:PCIE3.0X4 NVMe
主控:Samsung S4LR020 (Phoenix)
缓存:1GB LPDDR4
闪存:V-NAND TLC原厂正片
版型:M.2 2280规格单面
保修:600W TBW写入量或五年有限保修
持续读取:3.500 MB/s
持续写入:3.300 MB/s
4K随机读取:600.000 IOps
4K随机写入:550.000 IOps
970 Evo Plus可以说是970 Pro的降级版,版型布局都一样,只是NAND从MLC更换为高速V-NAND TLC,不过1899的价格,确实让人敬而生畏。性能也确实可以干翻其他的3D TLC NVMe的盘。
SAMSUNG 970 Evo 1TB
基本参数
界面:PCIE3.0X4 NVMe
主控:Samsung S4LR020 (Phoenix)
缓存:1GB LPDDR4
闪存:V-NAND TLC原厂正片
版型:M.2 2280规格单面
保修:600W TBW写入量或五年有限保修
持续读取:3.400 MB/s
持续写入:2.500 MB/s
4K随机读取:500.000 IOps
4K随机写入:450.000 IOps
970 Evo 可以说是970 Evo Plus的降级版,版型布局都一样,只是NAND从高速V-NAND TLC更换为普速V-NAND TLC,价格也做了相应的降低。
WD Black SN750 1TB
基本参数
界面:PCIE3.0X4 NVMe
主控:Sandisk 007011
缓存:1GB LPDDR4
闪存:Sandisk 3D NAND TLC原厂正片
版型:M.2 2280规格单面
保修:600W TBW写入量或五年有限保修
持续读取:3.470 MB/s
持续写入:3.000 MB/s
4K随机读取:515.000 IOps
4K随机写入:560.000 IOps
其实SN750 1TB的定价有点盯住三星的味道,因为性能处于970 Evo和970 Evo Pro之间,而定价刚好打在970 Evo的价格上,加上品牌的价值差距,所以WD觉得SN750的定价是合理的。Sandisk 007011主控其实可能是Marvell 88ss1092 的打磨版本,从性能来看也非常的接近,如果在970 Evo的价位上纠结性能的话,SN750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Intel 760P 1TB
基本参数
界面:PCIE3.0X4 NVMe
主控:Silicon Motion SMI2262EN
缓存:1GB LPDDR3
闪存:Intel 3D NAND TLC原厂正片
版型:M.2 2280规格单面
保修:576W TBW写入量或五年保修
持续读取:3.230 MB/s
持续写入:1.625 MB/s
4K随机读取:340.000 IOps
4K随机写入:275.000 IOps
Intel 760P 1TB的性能其实并没有优势可言,这个价格定位并不低,它的优势就是单面、低温、速度也不差,非常适合笔记本更换SSD使用,并且性能稳定,如果台式机的话,千元以内有太多高性能的选择。
Plextor M9PeGn 1TB
基本参数
界面:PCIE3.0X4 NVMe
主控:Marvell 88ss1093
缓存:1GB LPDDR3
闪存:Toshiba BICS3 3D NAND TLC原厂正片
版型:M.2 2280规格双面
保修:五年保修
持续读取:3.200 MB/s
持续写入:2.100 MB/s
4K随机读取:400.000 IOps
4K随机写入:300.000 IOps
Plextor M9PeGn 1TB是一只性价比较好的盘,固件的开发也经历了一年多的沉淀,硬件的搭配使用也是相对比较合理,唯一的缺点就是双面,这导致了部分笔记本无法安装,其实Plextor M9PeGn 1TB即使单面也不适合笔记本使用,Marvell 88ss1093方案必然带来很高的发热量, Plextor M9PeGn 1TB更适合自主搭配高效能的散热片来使用。性能稳定性通过了SNIA的PTS性能验证,是一款可靠的性价比产品。
HIKVISION C2000Pro NEW 1TB
基本参数
界面:PCIE3.0X4 NVMe
主控:Silicon Motion SMI2262EN
缓存:1GB LPDDR3
闪存:UNIS 3D NAND TLC( Intel OEM)正片
版型:M.2 2280规格双面
保修:640W TBW写入量或十年保修
特点:速度&稳定 双固件设计
持续读取:3.500 MB/s
持续写入:3.000 MB/s
4K随机读取:400.000 IOps
4K随机写入:420.000 IOps
HIKVISION C2000Pro NEW 1TB更类似INTEL 760P的升级版,SMI2262EN主控的性能比SMI2262有一定的提升, UNIS 3D NAND TLC正片其实就是Intel大连Fab工厂代工生产封装丝印,是比较正规的闪存,双面设计必然上笔记本不太合适,那么双固件强烈推荐稳定版固件,温度更低,速度略慢,稳定性超群。640TBW的写入量高于三星一众选手,十年保修更是贴足了本钱,至于后期的服务质量如何,还需要海康继续努力开拓来证明,那么至少在我心里,有了这个盘就没有HP EX950什么事情了。
至于有早期C2000Pro 1TB东芝闪存版本的用户,其实蛮幸运,类似获得了一款1749元的Seagate FireCuda 1TB的同硬件版本,固件上可能还是有不同的,希捷的固件偏重于均衡磨损机制,所以抛出3D TLC 1300TBW的写入量参数,都超过了970 PRO MLC的1200W TBW写入量了。要说Seagate FireCuda 1TB超值我并不觉得,这个价格为啥我不买个2TB的C2000 Pro用着呢?
总结
M.2 NVMe 的盘的话,我有一个筛选规则:能三不二,能正勿白,能单莫双。
怎么解释:能接受三星价格不选别家,能正片不要选白片,能单面不要选双面。剩下的就是看腰包预算了,我推荐的都是经过自己测试和经过市场考验过的产品,很多产品已经超越了消费级的考量要求,部分甚至接近或者超越了商用级的要求,个人推荐。
USB3.1 Type-C 推荐清单
Lexar SL100Pro 1TB
基本参数
界面:USB3.1 Gen4 Type-C
USB主控:JMicron JMS583
NVMe主控:Marvell 88nv1160
缓存:无
闪存:Micron 3D NAND TLC
尺寸:55 x 73.4 x 10.8mm
保修:三年换新
持续读取:950 MB/s
持续写入:900 MB/s
雷克沙这款移动SSD,我真的非常推荐,基本所有的USB移动SSD都是SATA主控+USB主控模式,持续读写不可能超过500MB/S的读写速度,而SL100 Pro是NVMe主控+USB主控原生设计的PCB,极大提高了持续读写能力,达到 900MB/S的持续读写速度,Marvell 88nv1160+JMicron JMS583的双主控同PCB的组合也是业界首创,USB3.1 Gen2 Type-C的接口速度也是刷新了USB SSD的当前的市场标准,无论三星还是闪迪还是WD还是海盗船,在速度方面都还是无法与之比拟,这个盘唯一不明确的是因为使用雷克沙丝印的NAND,没办法真正清楚使用的闪存型号。
有的玩家表示,使用NVMe SSD+USB移动盒子替代是否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这里需要明确一个问题,M.2 2280的规格的NVMe SSD并不是针对移动设计,固件并没有做盒子环境内的限速限温设计,所以一旦上了盒子,就会不停的处于提速升温和降速降温的更迭中,性能无法达到稳定,这和专业的移动SSD的原生设计PCB相比还是不够完美的,而且成本并不低,甚至更高。
大总结
其实双11值无不言-固态硬盘避坑攻略与推荐貌似就写完了,终于完成了小编交代的任务,给出了我心目中对于消费级SSD最中肯的推荐清单,当然这里没有涉及到工包产品,全部是京东国行产品链接,这里推荐的所有的产品我都用过或者买过,相信能给与大家一个可靠的推荐依据。最后祝愿大家都可以买到合适自己的SSD产品,双11剁手不断。
相关问答
wds240g2g0a 闪存 颗粒 ?wds240g2g0a是一款固态硬盘产品型号,其闪存颗粒使用了三维垂直存储技术(3DNAND),通常是由多个层叠的闪存颗粒组成。具体而言,这款固态硬盘采用了TLC(三层...
闪迪 的sd卡和tf卡有什么区别?一、主体不同1、TF卡:是一种极细小的快闪存储器卡,由SanDisk(闪迪)公司发明创立。2、SD卡: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二、技术不同1...
闪迪 256g内存卡使用3dnand技术做的吗?闪迪256g内存卡是使用3dnand技术做的,闪迪采用这种技术。闪迪256g内存卡是使用3dnand技术做的,闪迪采用这种技术。
TF(microSD)卡是什么意思 - FOSShPnf 的回答 - 懂得闪存卡的一种T-Flash全名(TransFLash),这是Motorola与SanDisk共同推出的最新一代的记忆卡规格,它采用了最新的封装技术,并配合SanDisk最新NANDMLC...
手机自带存储器是什么样子?手机自带存储器的样子是极细小的快闪存储器卡,采用SanDisk最新NANDMLC技术及控制器技术。主要用于手机使用,因有体积极小的优点。手机自带存储器的样子是极细...
it卡和tf卡的区别?it卡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TF卡是极细小的快闪存储器卡,采用SanDisk最新NANDMLC技术及控制器技术。TF卡即T-Flash又称MicroSD,是一...
如何区别TF卡和SD卡?tf卡和sd卡的区别4:定义区分sd卡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tf卡是极细小的快闪存储器卡,采用SanDisk最新NANDMLC技术及控制器...s...
inand是什么文件?inand是一个文件系统的缩写,全称为"InternalNANDFlashDisk",意为内部NAND闪存磁盘。它是一种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的存储设备,通常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
闪存卡和内存卡有何区别?一是外观大小不同:闪存卡是目前一种超小型微型卡,其大小仅为11MMx15MMx1MM,内存卡的尺寸多为24mm×32mm×2.1mm,约为TF卡的4倍。二是定义不同:内存卡是一种...
3D NAND 什么时候会出?已经出来了,三星SSD上已经在量产使用3DNAND了,其他品牌的3DNAND也已经出来了,sandisk的TFcard,SDcard,SSD也已经在用3DNAND量产了已经出来了,三星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