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款采用3D NAND TLC颗粒的SSD固态硬盘横向实测
3D NAND TLC颗粒的问世不仅让SSD固态硬盘的容量愈来愈大,价格也到了能够让一般使用者能够接受的程度,所以为了网友们在选择搭配的SSD固态硬盘时有个参考,这次也特别借来了威刚ADATA XPG SX950U、AGI AI178 960GB、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美光Crucial MX500、金士顿Kingston UV500、 SanDisk Ultra 3D SSD、十铨L5 3D LITE以及WD Blue 3D NAND等八款960GB~1TB容量规格的SATA SDD来实际测试一下,而且除了会有基本的性能测试之外,还会针对长时间持续写入以及断电资料安全的部分进行实测。(via.mobile01)
在实测之前一样会先简单开箱一下各家的SSD以及一些基本规格,不过美光Crucual MX500、SanDisk Ultra 3D SSD以及WD Blue 3D NAND已经在前一阵子就已经有详细介绍过,所以开箱与规格介绍的部分这边就不再重复叙述。
威刚推出的ADATA XPG SX950U 2.5吋SATA SSD固态硬盘是采用了SMI慧荣科技控制芯片搭配3D NAND TLC储存颗粒,并且会针对不同使用需求推出120/240/480/960GB等容量规格版本,而这次借测的便是其中容量规格最高的960GB版本,就官方规格标示最高传输速度可达到560/520MB/s,而且也提供了长达五年的保修服务。
威刚ADATA XPG SX950U包装内除了硬盘之外,还有提供说明书以及增加厚度的塑胶垫,让一些9.5mm厚度规格的装置可以比较方便安装使用。
硬盘外壳是采用黑色涂装的塑胶上盖搭配铝质金属材质组合而成。
在外壳后面的贴纸则是标示了一些产品序号、保修号码以及一些安全与电力规格,而且从后面的贴纸也可以看到这款硬盘是在台湾组装。
这款硬盘厚度规格也是7mm,并且是采用无螺丝封装设计,而配件内也有提供了加厚塑胶垫,让一些9.5mm厚度规格的装置可以更方便安装。
打开外盖后可以看到硬盘电路板大概只有占用内部空间的一半。
硬盘电路板上有搭载了慧荣科技SMI硬盘主控制芯片、两颗南亚NANYA DDR3L-1866内存以及四颗3D NAND TLC颗粒。
这款硬盘是搭载了慧荣科技SMI SM2258主控制芯片,是一款采用4通道传输设计的芯片,就官方规格标示最高可达到560/530MB/s循序读写以及90K/80K IOPS 4K随机读写性能,并可支持AES256硬件加密功能。
硬盘上搭载的两颗DDR3L-1866内存是南亚科技推出的NT5CC256M16EP-EK,单颗容量为512MB。
960GB版本的威刚ADATA XPG SX950U SSD固态硬盘上一共搭载了4颗3D NAND TLC颗粒,不过上面打印成ADATA Logo,无法看出是采用哪一家的颗粒。
实际接上电脑格式化后的可用容量大约是894GB。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硬盘的CrystalDiskInfo软件信息图。
AGI AGILITY AI178 960GB SSD开箱与规格介绍
没多前才进入SSD市场的AGI也推出了一款主打采用Intel 3D NAND TLC颗粒的AGI AGILITY AI178系列固态硬盘产品,而这次也特别借了其中容量最高的960GB来实际测试一下。
包装内容物就只有硬盘与说明书。
960GB版本的AGI AGILITY AI178 SSD外壳是采用了黑色涂装的铝质金属外壳,而外壳上也印上了自家的狮子头与AGI字样的品牌LOGO图案。
外壳背后的贴纸也标示了一些安全与产品型号信息。
这款硬盘也是采用了7mm厚度规格设计。
打开外壳后可以看到硬盘电路板大概只有占用内部空间的1/3左右,而且主要硬件元件都在另外一面。
从电路板上可以看到960GB版本的AGI AGILITY AI178 SSD是没有搭配DRAM的规格设计,其电路板上就只有SMI主控制芯片、两颗Intel 3D NAND TLC颗粒以及供电元件。
960GB版本的AGI AGILITY AI178 SSD是采用慧荣科技推出的SMI SM2258XT主控制芯片,这款芯片同样也是采用4通道传输设计,就官方规格标示最高可支持至540/450MB/s循序读写以及40K/ 70K IOPS 4K随机读写性能。
960GB容量的AGI AGILITY AI178 SSD硬盘电路板上是搭载了两颗型号为29F04T2A0CTHI的Intel 3D NAND TLC颗粒。
实际接上电脑格式化后的可用容量大约是894GB。
AGI AGILITY AI178 SSD 960GB硬盘的CrystalDiskInfo软件信息图。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SSD 960GB SSD开箱与规格介绍
这次向宇瞻借测的SATA固态硬盘是Apacer PANTHER AS330 SSD系列,这款硬盘针对不同使用需求也会有120/240/480/960GB等四种容量规格可以选择,并且都会提供三年保修服务,而其中容量最高的960GB版本最高传输速度则可达到550/540MB/s。
这次借测的Apacer PANTHER AS330 SSD一样也是960GB容量版本,其包装内容就只有用防撞包材装着的硬盘主体。
Apacer PANTHER AS330 SSD硬盘外壳是采用了铝质金属材质,而且在上盖还有印上PANTHER系列的猎豹LOGO以及石头纹路图案。
背后的贴纸上也是印上了硬盘容量规格、序号以及一些安全认证。
这款硬盘同样也是采用了7mm厚度规格设计。
打开硬盘外壳后可以看到电路板大约占用了2/3的内部空间。
在硬盘电路板的正反面有搭载了PHISON主控制芯片、两颗Kingston DRAM内存颗粒以及8颗应该是Toshiba的3D NAND TLC颗粒。
Apacer PANTHER AS330 SSD硬盘电路板上搭载了群联电子所推出的PHISON PS3110-S10-X主控制芯片,这款芯片是采用8通道传输设计,就官方规格标示最高可达到550/530MB/s循序读写以及100K/90K 4K随机读写性能,并且一能够支持AES256硬件加密功能。
电路板上搭载的两颗Kingston推出的512MB DDR3L-1600内存颗粒,详细型号为D2516EC4BXGGB。
这款硬盘电路板上一共搭载了8颗TOSHIBA推出的TLC颗粒,详细型号为TP8AG51ARA。
实际接上电脑格式化后的可用容量大约是894GB。
Apacer PANTHER AS330 SSD 960GB硬盘的CrystalDiskInfo软件信息图。
金士顿Kingston UV500960GB SSD开箱与规格介绍
这次向金士顿Kingston借来的2.5吋SATA固态硬盘型号是960GB规格的UV500,主要规格是采用了Marvell控制芯片搭配3D NAND TLC储存颗粒,而且针对安全性规格方面除了可以支持AES256硬件加密之外,亦符合TCG Opal 2.0安全性标准,提供使用者更弹性且安全的的资安防护。
金士顿Kingston UV500针对不同储存需求有提供了120/240/480/960/1920等容量规格,而且同样都提供了五年保修服务,而这次借测的硬盘便是其中的960GB容量版本。
外壳背后的贴纸也有标示了一些简单的规格与产品序号。
Kingston UV500也是采用了7mm厚度规格设计。
实际接上电脑格式化后的可用容量大约是894GB。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SSD 960GB硬盘的CrystalDiskInfo软件信息图。
十铨L5 3D LITE 1TB SSD开箱与规格介绍
这次向十铨借测的固态硬盘是1TB版本的L5 3D Lite,从外盒包装上可以直接看到这款硬盘会提供3年的保修服务。
在外盒后面也有标志了这款硬盘的重点规格以及各容量版本在ATTO与CrystalDiskMark软件的最高传输性能表现,而这次借测的1TB版本在两个软件的性能表现则分别为500/480MB/s 。
这款硬盘的外壳正反面都采用了香槟金的配色,算是这几款硬盘中外型比较亮眼的一款。
硬盘背面的贴纸除了序号与安全标示治外,也可以看到3年保修服务的字样。
这款硬盘的厚度规格也是采用了7mm规格设计。
松开侧边螺丝便可拆下硬盘外壳,打开外壳后可以看到里面的电路其实只有占用不到一半的内部空间。
硬盘主要的控制芯片、快取内存、储存颗粒以及供电元件几乎都设置在硬盘电路板的正面。
十铨L5 3D LITE 1TB固态硬盘是采用慧荣科技推出的SM2258G硬盘控制芯片,采用四通道传输设计,最高传输速度可达到560/520MB/s循序读写以及90K/80K IOPS 4K随机读写性能。
在正反面电路板上还有搭配了两颗512MB的南亚NANYA DDR3L-1600内存颗粒,详细型号为NT5CB256M16CP-DI。
1TB版本的L5 3D Lite固态硬盘电路板上是嵌入了两颗3D NAND颗粒,不过因为颗粒上的印刷字体已经消失,无法直接看出是用哪一家的颗粒,就官方说法是采用Intel 3D NAND TLC颗粒。
实际接上电脑格式化后的可用容量大约是931GB。
十铨L5 3D LITE SSD 1TB硬盘的CrystalDiskInfo软件信息图。
基本性能测试
看完各款硬盘的开箱与规格介绍之后,接着就来实际测试一下各款SSD的性能表现吧!这次除了会有一些循序读写与4K随机读写方面的性能测试之外,还会借来了ULINK专业硬盘测试软件中的脏盘与断电测试脚本,让网友可以看一下各款硬盘在长时间持续写入后的IOPS性能变化以及连续断电100次后的硬盘状况以及硬盘断电恢复速度表现。底下是这次测试时所搭配的零组件清单给大家做个参考。
处理器:Intel Core i7-8700K
主板:华硕ROG STRIX Z370-F GAMING
内存: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3200 8GBx4
电源:技嘉ODIN 1200W
系统:Windows 10 64位元
ATTO Disk Benchmark性能测试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在ATTO软件的读写测试性能结果约为560/520MB/s。
AGI AI178 960GB在ATTO软件的读写测试性能结果约为560/520MB/s。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960GB在ATTO软件的读写测试性能结果约为560/530MB/s。
美光Crucial MX500 1000GB在ATTO软件的读写测试性能结果约为560/500MB/s。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960GB在ATTO软件的读写测试性能结果约为530/500MB/s。
SanDisk Ultra 3D SSD 1TB在ATTO软件的读写测试性能结果约为560/530MB/s。
十铨L5 3D LITE 1TB碟在ATTO软件的读写测试性能结果约为560/520MB/s。
WD Blue 3D NAND 1TB在ATTO软件的读写测试性能结果约为560/530MB/s。
AS SSD Benchmark循序读写性能测试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473/487.6MB/s。
AGI AI178 960G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460.9/475MB/s。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960G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469.4/499.8MB/s。
美光Crucial MX500 1000G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01.7/454.7MB/s。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960G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439.4/453.8MB/s。
SanDisk Ultra 3D SSD 1T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26.2/501.8MB/s。
十铨L5 3D LITE 1T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468.4/477.4MB/s。
WD Blue 3D NAND 1T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28.1/498.6MB/s。
AS SSD Benchmark 4K随机读写IOPS测试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65740/76346IOPS。
AGI AI178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27991/76003IOPSs。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101285/83059IOPS。
美光Crucial MX500 100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96565/86283IOPS。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77012/73965IOPS。
SanDisk Ultra 3D SSD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95478/85745IOPS。
十铨L5 3D LITE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92853/87465IOPS。
WD Blue 3D NAND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95462/86050IOPS。
CrystalDiskMark循序读写性能测试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25.6/102.8MB/s。
AGI AI178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7.6/100.2MB/s。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960GB在CrystalDiskMark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4.6/94.39MB/s。
美光Crucial MX500 100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8/135.6MB/s。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5.5/93.66MB/s。
SanDisk Ultra 3D SSD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46.5/155.3MB/s。
十铨L5 3D LITE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5.2/100.3MB/s。
WD Blue 3D NAND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46.6/154.8MB/s。
CrystalDiskMark 4K随机读写测试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25.6/102.8MB/s。
AGI AI178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7.6/100.2MB/s。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4.6/94.39MB/s。
美光Crucial MX500 100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8/135.6MB/s。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5.5/93.66MB/s。
SanDisk Ultra 3D SSD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46.5/155.3MB/s。
十铨L5 3D LITE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5.2/100.3MB/s。
WD Blue 3D NAND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46.6/154.8MB/s。
TxBENCH循序读写性能测试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61.5/518.8MB/s。
AGI AI178 960G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58.8/519.5MB/s。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960G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63.1/536.2MB/s。
美光Crucial MX500 1000G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62.7/519.9MB/s。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960G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30.2/528.1MB/s。
SanDisk Ultra 3D SSD 1T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62/532.5MB/s。
十铨L5 3D LITE 1T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62.3/510.8MB/s。
WD Blue 3D NAND 1TB的循序读写测试结果为558.6/532.6MB/s。
TxBENCH 4K随机读写测试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24.6/106.3MB/s。
AGI AI178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20.6/99.4MB/s。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27.2/96.9MB/s。
美光Crucial MX500 100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31.2/116.4MB/s。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960G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27.7/92.6MB/s。
SanDisk Ultra 3D SSD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44.8/136.7MB/s。
十铨L5 3D LITE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27.1/104.3MB/s。
WD Blue 3D NAND 1TB的4K随机读写测试结果为45/138.9MB/s。
ULINK脏盘脚本性能测试
除了基本的性能测试之外,这次同样也有使用由专门开发SSD测试的ULINK美商宇凌科技所提供的DriveMaster 2015 SSD专业测试软件来测试一下,这款软件其实有很多测试脚本,但大部分都是属于专业级的测试,一套脚本测试下来大概都得花上好几天,所以这次就先借了脏盘与断电测试脚本来测试一下。
ULINK所提供的脏盘脚本测试方式会持续将4K资料随机写入硬盘,直到写入量达到该硬盘容量规格的两倍时就会结束测试,并且会以每一分钟为单位来记录当下写入资料量、IOPS、性能百分比等数据。所以这次借测的几款960GB~1TB容量的硬盘便会持续写入1920GB~2TB容量之后才会完成测试,基本上测试一颗960GB的硬盘大约要花上16个小时左右。而小边也将这次各款硬盘在测试过程的资料写入量与IOPS性能整理成曲线图表给大家做个参考。在图表中的X轴便是持续写入的数据资料量,而Y轴则是当硬盘写到开容量时的IOPS性能。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脏盘脚本性能测试结果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固态硬盘的脏盘测试曲线图可以看到硬盘的初始性能大约可达到43000IOPS左右,不过当硬盘写入资料达到200GB之后就降到了1500IOPS以下,之后的性能数据大约会在5000~15000 IOPS之间跳动,平均性能大约是7000IOPS左右,而持续写入测试时间大约是15个小时左右。
AGI AI178 960GB 960GB脏盘脚本性能测试结果
AGI AI178 960GB固态硬盘因为没有快取内存的设计,所以初始写入速度就只有1800IOPS,而当硬盘资料量持续写入190GB之后,写入性能就有比较大的起伏,甚至会降到300IOPS左右,所以也因为持续写入性能太慢的因素,这款硬盘光是写到300GB左右的资料量就已经耗费了20个小时,写满1920GB大概得要一个礼拜了吧!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960GB脏盘脚本性能测试结果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960GB固态硬盘测试脏盘脚本时,初始速度大约可以达到40000 IOPS左右,而且曲线变化大概可以从资料量350GB作为分水岭,当写入资料量达到350GB之前,硬盘写入性能大约可以稳定在20000 IOPS左右,而当资料量写入350GB之后,写入性能就会随着写入资料量增加而趋缓下降,最后的写入性能大约会剩下2000IOPS左右,全部写入测试时间大约耗费了26个小时。
美光Crucial MX500 1000GB脏盘脚本性能测试结果
美光Crucial MX500 1000GB固态硬盘测试脏盘脚本时,初始速度大约可以达到44000 IOPS左右并随着写入资料量增加而一路趋缓向下降,在资料量达到500GB之前大约还有30000IOPS左右的性能,不过资料量超过500GB之后就明显下降至20000IOPS,接着便一路趋缓下降测试结束,最后的写入性能大约还能够达到7000IOPS以上,算是蛮不错的测试结果,而全部写入测试时间大约只耗费了9个多小时。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960GB脏盘脚本性能测试结果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960GB固态硬盘测试脏盘脚本时,初始速度就不算快,大约只有17000IOPS左右,而写入资料量在400GB之前,写入性能大约都还能维持在10000IOPS上下,400GB之后就开始趋缓下降,不过中间有偶尔会有达到10000IOPS以上的性能状况,但有时又会掉到2000IOPS以下,性能起伏较明显一点,直到最后的写入性能大约只剩下1800IOPS左右,全部写入测试时间大约耗费了将近30个小时。
SanDisk Ultra 3D SSD 1TB脏盘脚本性能测试结果
SanDisk Ultra 3D SSD 1TB固态硬盘测试脏盘脚本的状况跟其它硬盘完全不太一样,虽然初始速度只有4000多IOPS,但资料写入量达到600GB之前,性能却是持续上升的趋势,大约达到提升到7000多IOPS,不过当资料量在600GB之后就是开始持续下降的趋势,一直写到2000GB容量的最后速度大约会在2000~3000IOPS左右,整体写入测试时间大约耗费30个小时左右。
十铨L5 3D LITE 1TB脏盘脚本性能测试结果
十铨L5 3D LITE 1TB固态硬盘测试脏盘脚本时,其初始速度大约会达到将近40000IOPS,并且在写入资料量达到550GB之前,速度大约都会达到25000IOPS以上,而当写入资料超过550GB之后,写入速度就会降到10000IOPS一下,并且随着写入资料量增加而趋缓下降,最后的写入性能大约会在3000~4000IOPS之间,整体写入测试时间大约耗费19个小时左右。
WD Blue 3D NAND 1TB脏盘脚本性能测试结果
最后看到WD Blue 3D NAND 1TB固态硬盘的脏盘脚本测试结果几乎是跟SanDisk Ultra 3D SSD 1TB固态硬盘一模一样的曲线走向,果然是系出同门的两款硬盘,最后的写入性能也是落在2000 ~3000IOPS左右,整体写入测试时间大约耗费也大约是30个小时左右。
ULINK断电循环脚本性能测试
接下来要看到的测试则是ULINK提供的断电测试脚本,这个脚本主要是在测试硬盘断电前是否有正确写入资料,以及断电后到硬盘电容完全放电后的资料写入状况。一般来说,一个正常的SSD在断电之前必须都要正确写入资料,不能够有掉资料或是写入错误的状况出现,不然只要一遇到停电的状况或是供电不稳的情况出现就很容易造成硬盘资料写入错误或是造成硬盘损害的问题出现。所以要是实际测试这个脚本的时候出现断电前写入资料错误的状况出现就表示硬盘的供电设计有问题。至于断电后到硬盘电容完全放电的写入情况测试主要是针对有加入电容设计的企业固态硬盘产品,而这次借测的SATA SSD都是一般消费级的产品,所以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
ULINK断电测试脚本还会搭配一个ULINK专为这项脚本所推出的断电装置,实际测试的时候就会通过这个装置来控制硬盘的SATA电源启动或关闭。这个断电脚本基本上是可以依照不同的产品开发等级来调整断电次数或是测试时间,因为这次借测的SSD都是消费级产品,所以就以一个小时为基准,并测试各款SATA SSD在一个小时之内持续断电启动时的写入状况。另外,这个断电脚本也会记录硬盘断电后再重新启动需要多少时间,基本上启动时间愈快自然是愈好。
ULINK提供的断电测试设备一次可以接四组SATA硬盘。
这各款硬盘实际通过断电脚本测试时,测试时间内的断电次数大约都在200次以上,而且写入资料都没有出现错误的情况,表现都还算及格,不过比较有趣的地方就是每款硬盘的重起启动的速度的速度差异就比较明显一点。底下是各款硬盘的断电脚本测试结果,给大家做个参考。
威刚ADATA XPG SX950U 960GB硬盘平均启动时间与最慢启动时间都约是1.2秒。
AGI AI178 960GB硬盘平均启动时间约是2.6秒,最慢启动时间则会多达7秒。
宇瞻Apacer PANTHER AS330 960GB硬盘平均启动时间约是1.8秒,最慢启动时间则是2.5秒。
美光Crucial MX500 1000GB硬盘平均启动时间与最慢启动时间都约是0.2秒。
金士顿Kingston UV500 960GB硬盘平均启动时间约是0.4秒,最慢启动时间则是0.5秒。
SanDisk Ultra 3D SSD 1TB硬盘平均启动时间与最慢启动时间都约是0.28秒。
十铨L5 3D LITE 1TB硬盘平均启动时间约是0.19秒,最慢启动时间则是0.22秒。
WD Blue 3D NAND 1TB硬盘平均启动时间约是0.3秒,最慢启动时间则是0.34秒。
ADATA SX950U
AGI AI178
Apacer PANTHER AS330
Crucial MX500
Kingston UV500
SanDisk Ultra 3D
十铨L5 3D LITE
WD Blue 3D NAND
测试总结
实际测试各款SATA SSD之后,虽然各家循序读写速度大概都可以到500MB/s以上,但在持续写入以及度电测试的部分就比较可以看得出硬盘差异,就整体来看的话, Crucial MX500算是这几款里面表现比较平均一点,无论一般读写速度、持续写入性能以及电源唤醒时间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而AGI的AI178 SSD因为没有搭配DRAM的设计,再加上搭配的主控制芯片也是里面比较低阶的型号,4K随机读取性能以及长时间持续写入方面的性能表现都有较明的落差。最后小编也特别将这次测试的八款SATA SSD整理成比格给大家做个参考。
Astell&Kern SE180使用随笔~一台可以换芯的播放器
序:
从2014年的AK120II开始,接触Astell&Kern的播放器已经有七年光景了,挺喜欢他们的产品设计,无论是系统界面,还是机器操控,再到外观及握持感,每一处都能感受到产品在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出色的用户体验及产品拓展,使得Astell&Kern一直都是高端玩家最热衷选择的国外品牌之一。而他们的播放器,也曾多次获得国际性的设计奖项,红点,IF等奖项多不胜数。
在我接触过的Astell&Kern的播放器里面,让我评价,我认为每一台都很漂亮,几乎没有一台我觉得不好看的,从颜值上说,如真的要选一个系列,那就是今天要分享的这个A&futura系列了,在2017年5月份的大连发布会上面,被定义为~针对高端玩家市场的A&futura系列,一直以创新,前卫和充满挑战性的设计概念,去打造每一款机器。
正文:
在分享SE180的听感之前,我们来回顾一下A&futura系列走过的路。
这个名字第一次与大家见面,是在Astell&Kern 2017年5月26日的新品发布会上,Astell&Kern将往后的产品定义为三个系列,他们分别为:
A&ultima:面向顶级玩家的系列,从产品设计到物料使用都极尽奢华,是追求极致的系列。
A&futura:前卫,创新和充满挑战的系列,融入新的设计元素,产品定位是高端便携播放器。
A&norma:针对入门HIFI玩家的系列,强调音乐性和便携性充分结合,售价相对亲民。
首台A&futura系列的播放器~SE100于2018年6月上市,搭载了当时刚发布不久的ESS旗舰芯片:ES9038Pro,也是当时首台搭载该旗舰芯片的便携播放器。同时,也是Astell&Kern的产品里,首次采用ESS芯片的机型。第一次使用ESS芯片,一上来就是旗舰型号,A&futura系列是真的敢于挑战。虽然说,声音评价褒贬不一,但从产品设计角度看,SE100是一个新的尝试。外型上,顶部和底部两个面,首次跳出了传统方正规整的设计,采用了平行四边形,侧面更加不规则,由弧面和斜面构成,可以说比起过去AK380,AK320,AK300这一代的设计,更前卫了。
第二台A&futura系列的播放器,是在2020年7月上市的,时隔两年才更新新一代机型,这个节奏掌控几乎跟得住顶级系列的步调了。SE200身上又有什么新突破呢?当然没用让观众们失望,一台机器上面,同时配备两套数模转换方案供玩家选择,估计在便携数播领域里面,这也是首例了。双ES9068AS和当红旗舰DAC AK4499EQ,两套数模转换方案被一同植入播放器里,真实一机两芯,而机内更是采用两套独立的AMP架构方案去支持各自的DAC。SE200的出现,也是ESS这款全新低功耗DAC在Astell&Kern的播放器上的首度亮相。物料方面,创新的陶瓷与金属的结合,也是Astell&Kern的首例。而在传承方面,SE200在机身的外型设计上,多少可以看到了SE100的延续,平行四边形的上下底面,音量旋钮所在的一面,依旧采用曲面与抛物线和谐结合。
来到今天的SE180,这是A&futura系列的第三台机器,传承了上两代机身的抛物线与曲面完美结合的设计概念的同时,也取消了机身左侧的物理按键,机身上只保留了一个播放/暂停按键,而且这次把按键转移到曲面上,这对按键的金属部件加工方面,是一个新的挑战。传承说完了,来看看这台新机,对于Astell&Kern过去的机型,有什么创新的卖点?最大的卖点就是可更换音频模块的设计,独立的DAC+AMP模块,独立封装,通过Type-C连接器与主机相连,这种完全与主机分离的设计,在Astell&Kern的播放器里,是首例。如果说SE200是在一台主机里整合了两套音频方案,那么SE180是可以在一台主机上,让你选择更多(不同)的音频方案,相信后面还会有SEM3,SEM4……模块化的设计,就是这台新机最大的创新及卖点。
【产品概述】
正如上面的所述,SE180的最大亮点,是首次在Astell&Kern的播放器上,采用了可更换音频模块的方案,增加了A&futura系列这一代新机的可玩性和趣味性。后续应该还有更多的音频方案模块产出。
这一部分,还是依惯例,简单阐述这台机器的一些特点。
机身设计
采用了铝合金CNC加工的金属机身,但很明显,拿在手上,比我之前用过的SE100更沉,由于采用了分离式音频模块的设计,对比前两代产品,屏幕稍微往下移,预留音频模块装入,但值得称赞之处,是音频模块的顶部边框是一个斜面设计,有立体感,从侧面看更加明显,斜面的点缀,让音频模块装入后,外观上不会显得单调和平面化。合理的边框宽度,使得视觉上毫无违和感。机身的上底面就是音频模块的顶部,这次增加了4.4mm平衡耳机输出,顶部依旧沿用了过去两代的平衡四边形设计,底面在主机机身上,与模块的底部是对称的,两个侧面都可以算是不规则的设计,也是视觉上立体感最强之处,尤其是机身右侧带音量旋钮的侧面,这个面可谓A&futura系列每一代机器的画龙点睛所在,继续采用曲面与抛物线为主调,与机身其它棱角分明的平面,形成鲜明对比,是曲直刚柔和谐结合。
按键布局
SE180取消了前代的左侧物理按键,恢复第一代产品,电源键布置在机顶的设计。仅保留播放/暂停按键,且首次把这个播放/暂停按键做成曲面菱形,并移至机身右侧的曲面上,有趣的是,这次唯一的物理按键,完全融入了机身曲面之中,并成为曲面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这个按键是一个不规则的曲面。
机身接口
对比上一代,增设了4.4mm平衡耳机接口,依旧保留2.5mm平衡耳机接口和3.5mm立体声耳机接口。USB接口包含了多种功能(充电,数据传输及USB数字输入做USB DAC用),1个Micro SD卡槽。
硬件配置
手上的这台SE180搭配的是新推出的SEM2音频模块,搭载双片AKM AK4497EQ解码芯片,最高支持PCM 768kHz/32bit / DSD512<22.4MHz/1bit>格式的音频文件。过去,双DAC的架构,一直应用在Astell&Kern的高端/旗舰机型上,但近年来,一些中高端机型,甚至普及机型,也逐渐采用双DAC的架构,双DAC对比同型号单DAC的优势在于,提升声音的分离度,空间感,立体感等方面的素质。
模块化设计
这是Astell&Kern首台采用可分离式模块化音频电路设计的机型,看到这里,大概有读者会说,国内不是已经有类似的设计吗?那Astell&Ken SE180的这个设计,又有什么特别。从电路设计上,只能说大家都是使用DAC+AMP的模块化设计概念,但一些细节上,还是有差别的。比如Astell&Kern是把整个模块封装起来,通过模块上的双重卡锁设计,在模块插入主机后,与主机牢固地连接并将其锁定,不需要螺丝去固定。而其它品牌采用分离式音频模块设计的机器,基本都是用螺丝去固定插入主机后的模块。这是装配方式的区别。没有螺丝,更换模块更加便捷。而模块与主机之间,则通过Type-C接口去连接,简单而稳定。
相信不久将来,还会有SEM3, SEM4等不同的DAC+AMP的音频模块诞生。讲真我是挺期待会有AKM AK4499EQ模块出现的,不知道后面是否会有呢?
【产品参数】
SE180主机
机身材质:铝
机身颜色:月亮银
显示:5英寸,1920x1080 FHD
支持的音频格式:WAV,FLAC,WMA,MP3,OGG,APE,AAC,ALAC,AIFF,DFF,DSF,MQA
MQA播放
服务:本地文件,外部USB,MQA-CD(已翻录)
输入:USB Type-C输入(用于PC和MAC)
充电:9V 1.67A / 5V 2A
Wi-Fi:802.11 b / g / n(2.4GHz)
蓝牙:V5.0(A2DP,AVRCP,Qualcomm®aptX™HD,LDAC)
方面:
•3.03英寸(77毫米)[宽] x 5.09英寸(129.2毫米)[高] x 0.78英寸(19.9毫米)[D](仅机身)
•3.03英寸(77毫米)[宽] x 5.4英寸(137.2毫米)[高] x 0.78英寸(19.9毫米)[D](与模块组合)
重量:9.88盎司(280克)
功能增强:支持固件升级(OTA)
SAR:机身10g SAR(W / Kg)_WLAN 2.4Ghz:0.016
时钟抖动:25ps(典型值)
参考时钟抖动:800飞秒
电位器:LED灯(LED指示灯)
内建记忆体:256GB(NAND)
外部存储器:micro SD卡x1(最大1TB)
电池容量:3,800mAh 3.8V锂聚合物电池
充电时间:大约5小时(标准:5V / 2A充电),大约3小时(快速:9V / 1.67A充电)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 8,10(32 / 64bit)Mac OS X 10.7及更高版本
SEM2音频模块
机身材料:铝,不锈钢,聚碳酸酯
机身颜色:月亮银
采样率:
•PCM:8kHz〜768kHz(每个样本8/16/24/32位)
•DSD本机:DSD64(1位2.8MHz),立体声/
•DSD128(1bit 5.6MHz),立体声/ DSD256(1bit 11.2MHz),立体声/ DSD512(1bit 22.4MHz),立体声
输出:非平衡输出(3.5毫米),平衡输出(2.5毫米,仅支持4极/ 4.4毫米,仅支持5极)
输出水平:
•[正常增益]非平衡2Vrms /平衡4Vrms(无负载情况)
•[高增益]非平衡3Vrms /平衡6Vrms(无负载情况)
DAC:AKM AK4497EQ x2(双DAC)
解码:支持高达32bit / 768kHz的点对点播放
尺寸:3.03英寸(77毫米)[宽] x 2.99英寸(76毫米)[高] x 0.78英寸(19.9毫米)[D]
重量:3.53盎司(100克)
工作温度:0~40°C
播放时间:约10.5小时(FLAC,16位,44.1kHz,Vol.50,LCD关闭)
频率响应:
•±0.07dB(条件:20Hz〜20kHz)非平衡/
•±0.06dB(条件:20Hz〜20kHz)平衡
•±0.68dB(条件:20Hz〜70kHz)非平衡/
•±0.67dB(条件:20Hz〜70kHz)平衡
S/N:
•[Normal Gain] 122dB @ 1kHz,非平衡/ 124dB @ 1kHz,平衡
•[高增益] 125dB @ 1kHz,非平衡/ 127dB @ 1kHz,平衡
串扰:
•[Normal Gain] -138dB @ 1kHz,非平衡/ -145dB @1kHz,平衡
•[高增益] -138dB @ 1kHz,非平衡/ -147dB @ 1kHz,平衡
总谐波失真:
•[正常增益] 0.0006%@ 1kHz,非平衡/ 0.0005%@ 1kHz,平衡
•[高增益] 0.0008%@ 1kHz,非平衡/ 0.0006%@ 1kHz,平衡
IMD SMPTE:0.0002%,800Hz 10kHz(4:1),非平衡/ 0.0002%,800Hz 10kHz(4:1),平衡
输出阻抗:3.5mm(1ohm)/ 2.5mm(1.5ohm)/ 4.4mm(1.5ohm)
【技术卖点】
注*以下部分内容部分引用官方资料
(一)主机和模块的电路分离结构
通过主机和DAC模块完整的物理电路分离,完美地切断了主机上可能发生的电源噪音、RF噪音等,开发出任何噪音都不能妨碍音乐欣赏的独立结构。
独立的DAC+AMP的设计,在应用不同DAC的时候,相应的AMP电路也会做对应的设计调整。
(二)AK音频技术结晶体TERATON ALPHA
DAP中DAC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决定音响水平的绝对因素。
当电源、噪音、信号转换、电路结构等许多因素都发光时,才能发出正确的音响(sound)。DAP大体上可以分为电源(power)、放大器(Amp)、接口(Interface)三个领域。
有效的消除电源噪音、有效的电力消费和稳定的放大、完美转换的音频输出接口等,都是能够制造出接近音源的音响的Astell&Kern独有的专利技术。
经验证,为了接近原声,不断研究和开发数万小时的结晶~“TERATON ALPHA”,是适用于Astell&Kern DAP的。
(三)新一代放大器(New generationAMP)技术
这次SE 180为了完成符合 Premium Hi-Fi Sound(高级高保真音响)的Sound Quality(音质),采用了新一代放大器技术。从OPAMP零件的选定到配置、电路设计和调音,都一丝不苟,设计上有别于过往。
特别是Audio Performance的重要参考数据之一的信号对比杂音(SNR),展现了惊人的数值。
SE 180的SNR以129dB(ES9038Pro,Balanced,High Gain为基准),刷新了新高度。
本篇分享的SE180播放器,搭载SEM2模块,SNR为127dB,(AK4497EQDual, Balanced,High Gain为基准),同样是该架构里面,达到最佳的高度。
(四)采用全高清显示器(Full HDDisplay),实现高清画质
通过更优秀的画质高画质(Full HD)画面。
希望能更方便的使用。
441PPI
high pixel density
5.0 inch
Large display
16.7M colors
large color gamut
1920*1080
high resolution
(五)更方便使用的导航仪
考虑到更方便的使用和使用者的安卓智能手机经验,SE 180采用了AK DAP最初的导航杆。
可以用一次触摸简单的操作,无论在哪里都可以传达Music Play信息。同时以一次Swipe移动到上一个画面。
(六)通过BT(=Bluetooth) Sink实现的无线Hi-Fi Sound
新推出的BT Sink(蓝牙接收)功能就像连接智能手机和BT扬声器一样,在外部机器上将SE 180连接到蓝牙(BT=Bluetooth),通过BT Sink功能将外部机器播放的音乐传送到SE180上执行播放。
(七)用光确认的实时信息,蓝牙5.0支持更多高清音频格式
(1)SE 180可以通过音量轮发光二极管(WheelLED)会实时确认变化的音量和关于Bit-Rate的信息。
(2)蓝牙5.0比4.2传输速度和距离都提高了,所以可以更加稳定地使用。另外,除了现有机型中支持的aptX-HD之外,这次还加入LDAC,让热衷于无线高清音频的玩家,在感受无线音频带来的高音质之余,会有更多的选择。
(八)double-locking的锁定方式的初始化
在模块方式中,其他品牌的产品和SE180最大的区别在于,SE180不是采用螺丝锁定的方式,而是采用double-locking的锁定方式,更换模块时,既轻松又稳妥。
双重锁定(Double locking)结构是不同性质的两种锁定结构。
第一个锁定结构是为了防止模块在主机上完全分离,而另一个锁定结构是为了在模块接入时,限制模块介入后产生反向移动,同时的确认反馈作用。
当模块与主机连接时,为了防止外部冲击导致的连接不良,采用了主机连接器灵活移动的弹簧结构。当模块发生滑动时,主机连接器也会一起灵活移动,防止连接不良。
*以上为官方资料引用。个别产品特点在【产品概述】里已有提及,引用的这一部分内容,展开更为详尽,仅供参阅。
【系统操控】
从以往的Astell&Kern一直使用过来的朋友,要摸索这套SE180的操作系统几乎不需额外耗费多少时间去熟习,可以说是无压力过渡。深度定制安卓系统,还是和以往风格相似的界面。主菜单里面已经有非常完整的选项,在“服务”一栏里,依旧可以看到预设的Deezer和TIDAL等第三方音乐播放平台。这一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自行载入个别第三方播放平台。实现更丰富的音乐平台拓展。
乐曲的搜索分类方式和以往一样,可以通过“歌曲”,“唱片集”,“艺术家”,“流派”等标签作为索引去进行音乐分类及查找,而习惯传统文件夹查找音乐文件的朋友,依旧可以通过“文件夹”一栏,进入相应的储存系统里进行搜索。“MQS”一栏里面,会自动对播放器内部存储及外部存储的所有高品音频文件进行排序归类,打开后,分为MQS和DSD两个类别,用户可以通过以上两个类别,对相应文件进行查找,播放控制。最下面的“设置”一栏,点击打开之后,是一个功能菜单,可以直接设定播放器的一些功能选项,而这个菜单,还可以通过界面顶部的下拉菜单方式,轻触频模上方,进行滑动下拉操作后,在向左滑动到尽头,最后一项就是“设定”菜单选项,点击进入后,可以进行同样的操作。
【主观听音】
这一部分是通过搭配自己常用的耳塞,对SE180声音进行主观评价。
——————————————
音源:SE180<SEM2>(Astell&Kern)
耳塞:8CS(qdc)
山鹂(Oriolus)
音乐:<La Vie En Rose> 手嶌葵《I Love Cinemas》
<好久不见> 陈奕迅《认了吧》
<Flute Concerto No.1, K.313 第1乐章> 莫扎特《长笛竖琴,巴松管,长笛协奏曲》霍格.伍德
分享主观听感之前,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环节登场的两款耳塞。这两款耳塞是我日常使用频率很高的耳塞,所以每每遇到新播放器上手,我都会先用作搭配测试。
——————————————
8CS(qdc)
我的8CS是2019年一月从8SS改模而来的,单元早已爆开,在同年的八月,我更换了Beat audio的伯乐2耳机线,声音比原线宽松,低音质量有提升。8CS是我平时的工具塞,一般每次新器材到了,新唱片入手,都会用来做测试器材和唱片录音用,8CS并不是一款乐感出色的耳塞,因为它的产品定位,所以注定它不会是大部爱乐者的宠儿,但它的声音却非常透明纯净,监听风格的耳塞,讲求的是客观重现声音的本原,所以录音好不好,器材的调音好不好,基本一试就知道,别看它播什么都是清寡素淡,如果唱片的录音是优秀的,它一样能让你陶醉,而好的音源搭配它,依旧能重放出动人的声音。
山鹂(Oriolus)
我日常的主力耳塞之一,也是黄鹂系列里面,我最喜欢的一款产品。我的是耳模定制版,透明的模体,并且换了blue同学的手工编织单晶铜线,声音整体素质比原线有明显提升。山鹂算是1w价位里面,声音表现全面的耳塞,当然了,条件允许,入手后可以考虑升级一下耳机线,换一根高素质、高纯度单晶铜线,绝对有惊喜。五单元四分频架构,山鹂也是国内首款采用动圈、动铁和EST静电单元混合的多单元耳塞。声音属于均衡细致,空间宽广的风格。山鹂是杂食型耳塞,对音乐风格的适应面广,对音源也比较友好,手机推也不会出恶声,但好的前端下,山鹂绝对是一款顶级耳塞。
——————————————
SE180+ 8CS
坦白讲,听了一段时间,慢慢找到感觉,蛮有惊喜的。这是声音直白,中正,恬静之中稍带点波澜的组合 ,喜欢SE180<SEM2>是的声音,Astell&Kern的机器,声音调校越来越成熟稳健了,这款SE180就是一个案例。一套便携器材的组合,其实决定声音方向的,是耳塞,播放器所能带来的影响相对耳塞有限,这个道理玩久了的朋友都心里有数,但如果一台播放器,在监听耳塞下,也能做到乐感清新自然,已经不错,毕竟监听耳塞就像喝纯咖啡,渲染修饰非常少,不少播放器搭上去,聆听效果都不理想,有偏干,偏硬,刺激的感觉,清寡素淡的声音风格不是每个人能接受。但这对组合并不寡淡,虽然还是带着点监听风格,但乐感已经悄然上来了。
两首流行人声作品,声音感染力并不强烈,但淡雅细腻的声音很耐听,而且声音的整体素质也不差,宽阔的声场,细致且有质感的人声。第一首试听手嶌葵演唱的<La Vie En Rose>,爵士风格的录音,醇厚,慵懒的感觉,厚度感方面,这套组合所展现出来的效果不偏不倚,喜欢氛围更强烈的朋友,这套组合也许不是听这类型音乐的最佳选择,但不可否认,它的细节还原是准确的。虽然醇厚度和氛围感不算突出,但这套组合素质,声音均衡度都很不错。在经历了SP1000系列(SP1000, SP1000M, SP1000黑铜, SP1000MG)的积累,SE180这台机器,对AKM AK4497EQ的调校,已经达到更为成熟稳定,控制自如的境界。这套搭配的中频(人声)质感表现良好,人声口型舒展,有一定厚度,密度感佳,距离清晰,声音线条柔和,清晰,细致。这台机器的乐感真的很不错。第二首流行男声,依旧保持高水准演出,Eason的嗓音很有磁性和质感,厚度适中,咬字清楚,这首歌我曾经换过一些中频,低频更饱满的耳塞试听,但论声音的精纯透彻,还是搭配8CS的感觉更佳。当然,如果你要听感讨好,音乐氛围感及代入感强,8CS的确不是强项。但整首音乐所表现出来的素质不俗。
最后一首古典音乐,风格清新精致,声音纤细自然。古乐器的声音稍微带点干涩,这是录音本来就这样,这套组合听感仍算不错,SE180的音乐氛围感良好,搭配监听耳塞输出的效果相对很多播放器而言,已经不那么清寡素淡了。声场空间的纵深感清晰,乐器层次感良好,这个古乐演奏的版本,多了羽管键琴,这一点和很多版本有所不同。明快、清新、舒展、透彻的风格,莫扎特管乐协奏曲第一乐章都是快板,乐感都很鲜明,容易让人接受。这里也顺便推荐给刚接触古典音乐的朋友。这套组合既能突出这首乐曲素淡,透明的录音风格,但也不失精致,纤细,中正的乐感。适度的声音修饰,让乐曲氛围不会过于刻板乏味。通透开扬的空间感,不压抑,不局促。这套搭配聆听这类作品,蛮适合的。严谨、冷静、朴实的古乐风格之中,通过音源的音色稍微带点润饰点缀,这种感觉刚好。但,毕竟是监听耳塞,所以不会有华丽灿烂的氛围,绝对不会有。
——————————————
SE180+ 山鹂
如果说上面一套搭配是监听的风格,给你甄别录音用的,那么接下来这套组合,则是给你听音乐用的,氛围感很不错。这是声场宽广,空间背景安静,声音精致、细腻、宽松、顺滑的一套组合。 有时候,耳塞的单元真不需要太多,能全部充分发挥作用才是关键。两首人声作品,声音厚度不过不失,喜欢听醇厚型人声的,比如蔡琴姐姐那一类,这套组合或许还差那么一点点火候。不过你问我这套组合听流行如何,我倒觉得蛮适合的,从我对声音厚度的要求去说,这个厚度刚好,中频的密度感,在顶级耳塞里面,山鹂只能算不过不失,但它的中频单元,细节及音色还原均不错,加上静电单元的配合,这套搭配,空间背景干净透明。
手嶌葵的一首<La Vie En Rose>,爵士风的录音,这套组合乐感会比第一套搭配好,虽然只有五枚单元,但素质依旧强大,人声的细节,呼吸换气的弱细节都能清晰保留下来。声音清新,细致,舒展。这首爵士风格的音乐,低音的质感不错,厚度和量感适中,山鹂的低音部分主要由动圈喇叭输出,低频有弹性,下潜和质感比一般采用动铁输出低音的静电混合耳塞要更柔韧些。第二首音乐带着一点点怀旧的感觉,其实如果你有看过这首歌的MV就会明白。音乐伴奏与人声的分离度良好,Eason的声音很有质感,感情很投入。相对前面一对组合,这套组合的乐感与氛围会更突出一些。人声的口型适中,距离感清晰,密度感良好。声场空间拉得开,听感舒展开扬,不压抑。如果你是看着MV去听,这套组合更有感觉。两首音乐听毕,从欣赏音乐角度去评价,这套组合更容易被接受,适度的声音修饰,声音上更容易感动听众,当然,这个“适度”估计在每个乐迷心里的尺度都有差异,只能自己把握了。毕竟不是监听耳塞,所以有染色,是很正常的,只要把握好“染”的尺度就没问题。是否适合自己,就得试了才知道。
最后一首古典音乐,这套组合的音乐氛围真心不错,中性的声音,纤细,精致,透明,安定。低音部分不多,凝聚而有弹性,中频段乐器声音非常细致,层次分明,细节清晰。古乐器的声音相对朴素,平淡,但这套组合稍微加以修饰,听感上原本的那一点点干涩会被淡化,就像重新加了一层淡淡的着色,让乐器保持着出色细节感的同时,声音更加润泽。当然,这些修饰并不算浓厚,适度的渲染反而让整首曲子的乐感氛围有所提升。高音部分,延伸充足,声音细致平顺。虽然是室内乐,但声场空间表现良好,听感宽松,有层次,立体感佳。静电单元的加持,让整个音乐背景更干净。对比第一套组合,这一套组合的声音更生动,更活跃。
两套组合听毕,SE180<SEM2>是一台调音很不错的机器,可谓乐感与素质兼备。良好的声场表现力,丰富的细节,鲜明的层次感,以及出色的氛围感,对耳塞的适应性同样不错,是一台百搭的音源。SE180<SEM2>无论是声音的调校还是机器设计,都有着出色的完成度。推力方面,比前代有所提升,加上增加了4.4mm耳机输出,对用户而言,选择更多。搭配两款耳塞,使用的是4.4mm平衡输出,均能充分驱动耳塞。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曾尝试用山鹂搭配另外的一套音频模块SEM1,从听感上说,我个人更喜欢搭配SEM2。当然,SEM1的素质也不俗。只是声音的表达方式上,有一点点区别。
【耳塞搭配】
这个环节是通过搭配手上一些不同单元架构的耳塞,并分享搭配感受。
——————————————
音源:SE180<SEM2>(Astell&Kern)
耳塞:Anole V14(qdc)
Solaris 2020(CFA)
HA-FW10000(JVC)
Mason V3+(UM)
音乐:<The Greatest Love of All> 乔治.本森《The Very Best of George Benson》
<I Love You> 王若琳《Star Fram Here》
<Marche> 柴可夫斯基《睡美人》多拉蒂/皇家管弦乐团
循例,在分享听感之前,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环节的几款耳塞。
————————————
Anole V14
qdc的新旗舰,变色龙系列的第六款产品,也是目前qdc耳塞里面,单元数目最多的一款产品,10动铁4EST静电的架构,搭载独立开发的低音单元,使V14拥有充沛低音的同时,微动态和下潜都同步提升,16种调音搭配,总有一种适合你。搭载了multitube滤波器,以及专利的相邻频段抑制技术,让声音的更纯净,背景更干净。这次新旗舰还配备了12C铜银混编耳机线,线基的股数升级了。这次的变色龙最为特别之处,是外壳真的会变色了,V14使用的3D立体荧光面板,在吸收紫外线光之后,会产生变色效果。声音方面,V14也是声音表现全面均衡的旗舰,硬素质非常高,也是继Oriolus朱鹂,Empire Odin之后,第三款让我感到素质与乐感共存,且搭载4颗EST静电的顶尖级耳塞。
Solaris 2020
这是Campfire Audio(简称CFA)目前为止,声音表现最均衡大气的耳塞,在经历了Solaris和Solaris SE两款产品之后,Solaris 2020的调音更加成熟了,前面两款产品,音乐氛围非常好,但低音方面会略微偏多,所以还是微动态和层次感等方面,不算太强。可以说是乐感高于素质的产品,而到了Solaris 2020,在调整了低音的均衡性和清晰度之后,一些硬素质也有所提升。而为了更贴合的佩戴,Solaris 2020的腔体也重新调整,体积比第一代的Solaris缩减不少,佩戴更加贴合。对于小耳廓的用户,更加友好。
HA-FW10000
JVC在2019年推出的木振膜十周年旗舰,是目前JVC木振膜单元动圈耳塞里面,售价最高,素质最强的型号。枫木球顶振膜+烤漆工艺,无论做工还是声音都是代表了十年来JVC在木振膜耳塞里面的最高峰。声音方面,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几款顶级动圈之一,宽广的声场,清晰的声音线条感,丰富的细节以及鲜明的层次。FW10000是一款略偏于素质的耳塞,乐感不算浓厚,纤细、自然、精致的声音,是顶级动圈里面的一面旗帜。
Mason V3+
UM的上一代旗舰,这款产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限定版,搭配的耳机线是与EFA合作开发的,当时售价是2.6w RMB,一款是标准版,搭配的耳机线是铜银混编线,售价为2.2w RMB。标准版的调音是参照Mason V2的,在其基础上,全面提升素质,但声音特点和音色,是要作为Mason V2的素质升级,并带有其风格传承的产品。的确,对比Mason V3,它的高音没那么明亮和刺激,这样一来,耐听度也有所提升。一向以来,Mason系列都保持着出色的声场及良好的均衡度,三频连接平顺,声音整体性较佳。这款MasonV3+也不例外。
——————————————
(1)<I Love You> 王若琳《Star Fram Here》
这张带有爵士风格录音的唱片,其实我自己听得不算多,但里面有两首歌我挺喜欢的,而其中一首就是这里分享给大家的<I Love You>,有听陶喆和学友哥的作品的朋友,应该知道有一首歌叫<爱很简单>,是的,这就是<爱很简单>的英文版。坦言,我更喜欢陶喆和学友哥演唱的<爱很简单>。不过王若琳的声线挺特别的,沙哑醇厚之中带几分慵懒的感觉。比较浓厚的录音风格,所以如果使用声音底蕴偏薄的耳塞去聆听,这首歌的氛围感营造方面可能会稍微逊色一点。
SE180 + Anole V14
听了一轮下来,这套组合式细节最丰富的,声音的醇厚度也不错,别看V14是动铁+静电,但需要它有厚度的时候,它还是给力的,声音还原也真心不错,用的是标准听音风格,我也有理由相信,这也是对这款耳塞实力的展现,最有代表性的风格。王若琳的声音有厚度有质感,慵懒的感觉也表现得入木三分。值得称赞是声音的微动态,毕竟单元多还是有优势,一些细微的变化也能轻松捕捉下来,即使是弱音量的情况下,微动态变化还是能基本清晰分辨出来,实在值得一赞。伴奏方面,低音有下潜有质感,结实而凝聚。这首音乐高频并不抢眼,和乐曲的风格有关,但声音的整体透明度,这套组合是试听的四套组合里面,最佳的。
SE180 + Solaris 2020
如果你用看待老版本Solaris的眼光看待这款2020版,那就会出现较大偏差了。声音上完全两回事。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低音还是很棒的,折腾了这么多款类金刚石振膜动圈,终于找到感觉了,不好意思,我说的是CFA自己。当然了,作为听众,我们也慢慢找到感觉了。俗称黑太阳的Solaris 2020真心不错,这首音乐,低音表现抢眼,这个“抢眼”并不是你们以为的量大力沉哦,我说的抢眼是低音整体素质很不错,有力度,有下潜,凝聚感又足,和动铁做低音不同的是,动圈的低频,弹性和柔韧性来得更自然。人声部分,在开孔式动铁的助力下,王若琳的声音很有质感,和传统动铁的注重密度,强调声音线条感的方向有点不同,开孔式动铁单元,更注重是声音的质感,宽松度和自然度。声场虽然在这四组搭配里面,并没占到优势,但不对比,单独试听而论,它的声场已经挺宽松的了。这套组合听爵士类录音,不会差。
SE180 + HA-FW10000
稍微偏薄的声音氛围,播放这类音乐,并不是这套组合的强项,只能说,它能把乐曲里面该有的,客观地展现出来,已经是完成目标。而且FW10000这里是3.5mm接的是3.5mm输出,和其它几套接平衡输出的组合无可比性。即使这样,平心而论,FW10000还是不太适合这类作品,这套组合,演绎这首作品时,低音偏少了,量感不多,下潜一般,力度感不算强,低音收放较快。氛围感方面,也只能说一般般,毕竟FW10000的声音就属于纤细,清秀,透彻的,所以播放这类需要相对浓郁音色去烘托氛围的音乐,听感上会有些偏薄,总觉得中频不够厚,低音不够足。声场面,这套组合横向声场颇为出色,纵深也不弱。除了低音,厚度和氛围,没啥好说的了。
SE180 + Mason V3+
记得在我接触过的UM耳塞里面,Mason系列更多地适合一些需要凸显声场空间及整体感的音乐,相比Mentor的犀利的解析力,精致的线条及声音轮廓,强悍的分离度,Mason系列似乎更强调整体,而不是突出个体。这首音乐里,人声与乐器的配合,这套组合表现得和谐、协调、统一。当然,分离度并不差的,毕竟到了这个价位。前面所说,只是相对而言。低音量感足,下潜深,力度足。人声部分,与伴奏紧密结合,有厚度,有密度,微动态良好。这套组合,乐曲的氛围感不错,听这类录音,感觉这套组合也能应对自如。宽广的声场则让听感更加开阔舒展,这套组合高音不算十分透亮的类型,所以耐听度不错,但如果喜欢声音锐度高,线条感突出的朋友,可能这套组合未必是最佳选择。
——————————————
(2)<The Greatest Love of All> 乔治.本森《The Very Best of George Benson》
据说这才是原唱,不过如果只能选其一,我更喜欢惠特妮.休斯顿的版本,这个版本的风格略微不同,带点R&B和灵魂音乐的调子。乔治.本森这张精选好歌不少,而且作为精选集推出,录音还算可以。当然,如果想听回最佳录音,自然还是找回每首歌所在专辑的首版了。不过这个并不好找。
SE180 + Anole V14
很标准的人声,声音中正,不偏不倚,没怎么修饰装裱,几乎就是直接体现录音的素质了,这套组合正如上面说到的,细节感非常出色,是四套组合里面,微动态表现最佳的,人声的强弱起伏变化都能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也是它强大之处。当然,和监听风格还是有一点点不同,着色虽淡,但也未到监听风格那么直白。乐器配合人声也恰到好处,这首作品的录音,人声相对突出,但也并未到贴面的感觉,口型舒展饱满,密度足,细节还原准确。这是该组合给我留下的印象。氛围感不算浓厚,合适合那些喜欢高素质输出,声音又不会太过直白的朋友,当然,如果喜欢浓郁氛围,这套组合还可以稍微调整的,V14有16种调音,流行调音就氛围感比这个标准调音突出,预算宽裕的高端玩家,这套组合,值得考虑。
SE180 + Solaris 2020
这是四套组合里面,人声部分最能打动我的组合,听感非常好,有质感,距离适中,人声口型饱满,没有压缩,密度感会比普通复合动铁做全频的塞子稍微低一点点,毕竟Solaris 2020用的是开放式动铁单元,声音密度会稍微下降,但获得更多方面的提升,比如声音更宽松,更细腻,更柔顺自然。这些听感上的提升,值得用那么一点点声音密度去交换。是的,这套组合声音很有质感,尤其人声部分,非常讨好,这首音乐里,听感也是四套组合中最好的一套。当然,听感有主观性,或者说四套里面,基于这首音乐,最能感动我的是这套组合。细节,微动态比不过V14,这也是物理特性决定了,但听感就另当别论。乐器部分,清晰度和分离度也足够,四款塞子都属万元级产品,刷个通俗乐,几件乐器的分离度拦不到它们。相对其余几套搭配而言,这套的声场不算大,但纵深感,层次感还是可以的。以流行,爵士等乐曲为主,这套组合很适合,的确可以算是万元级别里面,在乐感与素质之间找到较为理想的平衡点,若可以的话,尽量让Solaris 2020使用4.4mm平衡线。
SE180 + HA-FW10000
老录音下听感最素淡纤细的一套组合,低音依旧不多,原线推出低音,前端地折腾一番。用这套组合聆听这首音乐,有点像当年初中用二类磁带去录流行音乐,在walkman上面回放的感觉,人声稍微偏薄,口型不大,密度适中,但轮廓线条清晰。声音起伏变化还是能感觉到,微动态的表现,在动圈耳塞里面算是上品。这一把人声有点年轻距离清晰,但毕竟录音还是突出了人声,所以即使再又距离,听感上,人声还是稍微前突的。分离度不错,虽然无法和多单元的顶尖动铁静电/圈铁静电耳塞比较,就在动圈耳塞范畴里对比,它的这些素质是优秀的。这套组合,顺理成章也属于搭配高端动圈里面,稍微偏素质流的一套组合,当然,乐感与氛围,相比其FW10000身上的那种细致,精致,高解析的声音特质,当然就没那么抢眼了。乐器的分离度也是充足的,声场稍为椭圆,两端拉伸充足,纵深感稍为普通。
SE180 + Mason V3+
这首音乐,这套组合听起来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声场宽度很宽广,空间大,整体感强。人声是这么多套组合里面最柔和耐听的,声音的线条轮廓不像这个价位的一些旗舰耳塞那么突出,高音也不刺激,但声音解析力其实并不弱,毕竟旗舰,微动态的重现还是很到位,挺耐听的一款旗舰,人声口型适中,有清晰距离感,密度足,有质感,不突兀,久听不累。Mason 系列的声音都比较均衡,大气,一般的流行类作品并不是它最强之处,这套组合挺流行,只能算过得去,没到极致,但素质摆在那里,多单元带来的细节丰富,层次感佳,声场宽广等特点,基本都能展现出来。这套组合没有明显的一耳朵吸引你之处,但听久了,你才发现它的好,这首乐曲也是如此,即使听了多遍,也不会累。
——————————————
(3)<Marche> 柴可夫斯基《睡美人》多拉蒂/皇家管弦乐团
最后一首分享的音乐,是选自柴可夫斯基的名作《睡美人》里面的第一幕的一首进行曲,这里选来了多拉蒂指挥皇家管弦乐团演奏的版本,这个六十年代的录音,后来被飞利浦唱片以小双张的形式重新制作推出,也是这部《睡美人》众多录音版本里面,我自己很喜欢的一个版本。
SE180 + Anole V14
这套组合听管弦乐,在随身设备里面,算是出色了,当然,你问我,如果换一台更贵,更牛的播放器,效果有否提升,当然是有的,但就这套系统去听管弦乐,不能说极致,因为随身设备听管弦乐和台式系统没法比,气势,动态,声场等方面,差距还是挺明显的。不过话说回来,这四套系统里面,这套搭配,听这首音乐,我觉得是最佳的,所谓最佳,就是无论从乐曲的整体或局部去评价,都是素质过硬,比如说声场,规模感,气势,氛围,这套组合是四套里面和Mason的组合相当的,而从层次感,细节感,微动态,线条感,轮廓清晰度等属于突显个别乐器的素质方面去评价,它是几套组合里面最佳的,所以听这首进行曲,四套组合里,它算是最理想。但离极致还是有些许距离。当然,也已经可以说是有板有眼了,注意:使用过程中,请选择平衡端输出。
SE180 + Solaris 2020
虽然Solaris 2020在声音方面,对比Solaris和Solaris SE已经有了明显改变,尤其是均衡度方面,有了进步,声音的素质有所提升,但听古典音乐,并不是它的强项,至少我是这么觉得。氛围感还是不错,但大编制音乐需要的微动态和鲜明层次感,Solaris 2020和那些2w身价的超级旗舰比起来,还是逊色了。听感上没有毛病,而且如果从听感去做选择,这套的听感我很喜欢,氛围感佳,素质也不差,这是一对用来听歌的组合。乐器的音色有一定的渲染,但染得不错,至少不会听着让你觉得厚腻不舒服,也不会觉得染到整个声音都走了样。整体感方面也不错,我觉得除了Mason V3+的那套,就到这一套了。乐器声音透明度不错,这也是我听过CFA耳塞里面,听古典,听流行都能玩一把的一款。
SE180 + HA-FW10000
讲真,听完一圈之后,我还是觉得,这次对比,对这款木振膜旗舰不公平。首先,原线不支持4.4,我手上也没有合适的4.4mm耳机线给它配搭。再者,选的曲目,似乎也不太对它的风格。当然,不会难听,但多少也影响了它的发挥。这首音乐,需要大声场?这套组合有了,需要充足的细节和清晰的分离度?这套组合也有了。需要足够的低音去烘托管弦乐的气势?咱们稍为差那么一口气。是啊这套组合低音稍为缺了一点力度和量感,但除了低音稍为缺一点,作为3.5mm标准输出,它已经尽力了,而且某些方面也表现不错。干净,透明,细致是这套组合在这首音乐里给我的感觉,听感还是稍为偏薄,纤细,通透,线条感清晰但不突兀。这个听感偏薄也是相对其它几套而言,不去对比,估计也没那么明显。声场是真的够宽,单动圈,纵深感会稍为逊色,这个无论再顶级的动圈,也躲不过这个事实。
SE180 + Mason V3+
其实这套搭配听大编制管弦乐是很不错的,当然,我说的是针对随身系统。好了,如果换再高级别的音源,效果也会有提升,毕竟SE180只是万元出头的机身。记得换之前确定自己是在用平衡端哦。这里用了2.5mm。听下来嘛,是基本满意的一出进行曲,很有立体感,不同维度的乐器远近距离感清晰,实力和Anole V14相当,只是表达方式和风格有些不同。低音表现比Anole V14要更饱满一点。声场那是足够的宽,纵深感没有Anole V14那么明显。群奏时的场面,在入耳式耳塞里面,可谓恢弘,壮阔。这种气势,是四套组合里面表现最充分的。群奏场面需要的各声部乐器紧密配合,这套组合的价值终于发挥出来,出色的整体性,而且场面控制有序,不会因为乐器多了就乱了阵脚。都是顶尖级的耳塞,Mason V3+对声音的表达方式会相对柔和,克制,不张扬,在它的演奏下,你很难听到棱角尖锐,线条感深刻,高音锐度高的声音,因为这和“耐听”是有点儿背道而驰了。
——————————————
小结:
好了,三首音乐分享完毕,简单总结一下几套搭配给我留下的印象。
SE180 + Anole V14
这是声音鲜明,纵深感突出,高低频延伸充分的一套组合。 这套组合我觉得是音乐适应性最强的,因为它还有十五种调音方案我没写上去,光一个标准调音就已经够通吃大部分音乐。而且最恐怖的是素质真的强,整体素质也是四套里面的最佳,声场,细节,层次,分离度,微动态……以上几乎都是达到目前耳塞里面的顶级。多单元加一堆的专利带来极致音质,如果你手头资金充裕,还是值得考虑充值。
SE180 + Solaris 2020
这是人声质感突出,三频均衡,氛围感表现出色的一套组合。 这套组合式四套组合里面乐感与氛围最能打动我的一套,虽然素质未到极致,但听感真心不错,流行乐的感染力比其它几套好,古典音乐氛围感也比其它几套强烈,热情洋溢的声音,素质方面,毕竟都是上万的耳塞,哪怕不打素质牌,怎么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如果主听流行和爵士,以及一些相对简单的人声录音,这套组合是不错的选择。
SE180 + HA-FW10000
这是声音清爽,纤细,线条感清晰精致,但氛围感偏素淡,却背景干净的一套组合。 也许有些朋友觉得JVC的旗舰声音偏薄,不过厚薄程度,每个人心里的尺度都有差异。我自己听下来,我觉得个别音乐,它的声音的确稍偏薄。需要用前端去调整。这套搭配声音厚度尚可。不太适合氛围感强烈,节奏过于明快的音乐,但听听流行女声,小编制室内乐,这套组合挺适合。
SE180 + Mason V3+
这是低音饱满,沉稳,音乐整体感出色,均衡耐听,声场空间宽广的一套组合。 注重整体性,大声场,解析力好,这些优点,似乎比较适合管弦乐类,奈何大编制乐曲,随身系统上也只能凑合,有所说起来也许有点浪费,但放宽心态去听,这套组合其实在便携系统里面,已经算很不错了。用平衡端输出,音源也不至于拖后腿。这款SEM2平衡端的音质还是不错的。喜欢听器乐类,对声场规模有要求的朋友,适合充值这套。
【音频模块对比】
这个环节也许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部分,都好奇SEM1和SEM2两款音频模块有什么差别。这篇通篇都是写SEM2,是不是SEM1就不好了呢?其实并不是,这里可以告诉大家,两款音频模块,声音的表达方式有些不同,各有特点。
——————————————
音源:SE180<SEM2>
SE180<SEM1>
耳塞:IE500 PRO(森海塞尔)
铜黄鹂(Oriolus)
Luna<玥>(达音科技)
音乐:
<真爱在明天> 黎明,周慧敏 《我的感觉》黎明
<Konzert fur Fagott und Orchester B-dur K.191 I.Allegro> 莫扎特巴松管协奏曲《莫扎特管乐协奏曲全集》卡尔.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
选了三款试听的耳塞在这个环节进行搭配对比。
——————————————
IE500PRO(森海塞尔)
森海塞尔的专业类耳塞目前的最高型号,定位专业监听系列的一款动圈,其貌不扬,但声音干净,音色素淡,渲染少。作为监听耳塞,IE500 PRO有着较佳的声音还原度,细节清晰,线条感通透,声场开阔,空间背景安定。是一款非常不错的专业类产品。
铜黄鹂(Oriolus)
老人家音频工作室的年度产品,在今年初才上市,采用了惰性振膜动圈单元,声音精致细腻,中、高频段表现优异,无论人声,小编制都有不错的效果,动圈柔顺平衡,宽松自然的声音在铜黄鹂身上也能充分展现。搭配铜镀银耳机线,在保持声音饱满度的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速度感和两端延伸。
Luna<玥>(达音科技)
达音科技目前的旗舰,也是目前国内动圈耳塞里面,唯一一款采用纯铍振膜动圈单元的产品,声音中正,均衡,渲染少,稍带监听的风格,为鉴别器材和音乐提供较为准确的声音输出。铍动圈的硬素质非常好,低音下潜佳,有力度,量质均衡,玥是一款需要时间去慢慢体会的塞子,习惯了之后,会越听越有感觉。
SE180<SEM1>
这是标配的音频模块,调音水准在SE100之上,而且提升挺全面的,记得之前我用SE100的时候,感觉低音下潜和力度不太理想,下盘不稳,听一些节奏明快的音乐,总是不够爽,低频不足,氛围烘托也受影响。这次的SE180,低音效果明显有了提升,下潜,力度,量感,凝聚都比SE100增强了。SE100声音过于素淡,声底偏薄,但SE180这些问题几乎都解决了。这款SEM1,声音素质不错,毕竟是用了ES9038Pro芯片,声音素质还是有保证,线条感,层次感,清晰度都展现出来了。
SE180+ IE500 PRO
声音线条感突出的一对组合,聆第一首流行音乐,人声比较朴实,但有质感,声音修饰不多,凝聚而轮廓清晰。低音表现良好,量感适中,有下潜。第二首管乐协奏曲,乐器的层次鲜明,线条轮廓清晰,分离度佳,氛围不算浓郁,毕竟搭配的是监听二塞,但听感透明,纤细。
SE180+ 铜黄鹂
纤细且透明的一套组合,这对组合听女声不错,很有感觉,所以第一首音乐里面,周慧敏姐姐的声音很容易感动到你,男声嘛,稍为欠缺一点点厚度。优点是声音纤细,透明,中高频细腻精致。不足则是低音稍为缺点力度,其余还行。第二首管乐作品,乐器的声音透明舒展,空气感良好,依旧是稍为欠一点低音的能量,其它方面都不错,而且4k不到的动圈,整体素质还是值得推荐的。
SE180+ Luna
这个环节最高的配置,声音圆顺平整,张弛有度,人声不温不火,低音量感比前两套组合更足,看来小橘套帮了一点忙,从舒展透明的铜黄鹂组合到这里的Luna组合,声音的厚度和密度都有增加,人声流行,感染力不算强,但耐听,真实。第二首管乐作品,同样保持着良好的密度和质感,巴松管的声音沉稳,结实,饱满,有空气感。乐器线条感清晰,深刻。声场空间宽松,不局促。
SE180<SEM2>
这是第二款推出的音频模块,也是本文主题分享的音频模块,有幸成为第一位用户,手上的SEM2已经完全煲开,采用双片AK4497EQ解码芯片的组合,这是Astell&Kern已经拥有过数款机器开发经验的组合。相信这次SEM2的电路设计,一定程度上吸取了从前SP1000的经验,所以这次的SEM2,声音完成度更加理想。搭载SEM2之后,在这个价位上,是真正乐感与素质兼备的一台机器。如果说SEM1是注重细节,层次鲜明,声音凝聚的风格,那么SEM2我觉得就是乐感出色,声场宽广,声音宽松的一台机器。两款模块可谓各有特点。
SE180+ IE500 PRO
宽松但又稍带点监听味道的一套组合,监听风格的耳塞搭在一台乐感良好,声音宽松的播放器上,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的互补配搭。让声音不会变得那么平淡枯燥。第一首流行音乐,听感是干净而带点细腻柔和,90年代初期的录音还是比较有模拟味道,这套组合播放这类90年代初的录音,感觉很不错,既有足够的清晰度,又有不错的氛围感。同比SEM1,听感更加讨好,宽松,温厚,耐听。第二首音乐,管乐的声音饱满而有质感,厚度适中,群奏时乐器分离度略逊于SEM1,但听感却更厚实,平整,自然。
SE180+ 铜黄鹂
互取刚需,透明温暖且有着一定声音厚度的组合,铜鸟出色中高频段,赋予透明,纤细,细节清晰,层次鲜明的声音,SE180良好的音乐氛围和恰到好处的声音厚度,补充了铜鸟低音偏少,中低频略微偏薄的不足,第一首流行合唱歌,人声厚度适中,咬字清晰,距离感适中,构筑的空间感有良好的宽度和纵深。第二首管乐协奏曲声音依旧清晰舒展,乐器的厚度和空气感稍微比SEM1多一点,群奏时场面基本能Hold住。低音尚好,微动态表现良好。
SE180+ Luna
饱满,有质感,纵深感,空间立体感表现良好,高音不刺激的一套组合。耳塞决定声音走向,但音源还是能起到一定助力。什么叫字正腔圆?第一首试听音乐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不过话说回来,这套组合高音稍微收敛,但耐听度却不错。低音是我比较喜欢的,量感适中,凝聚,有下潜。记得用平衡端驱动哦。第二首管乐作品,听感稍微有点干涩,尤其是乐曲开端的那段弦乐,和Luna的声音风格有点关系,稍带监听感觉,中段巴松管的登场,密度足,空气感适中,绵延而凝聚。空间感佳,这套的声场横纵比例较佳,声音立体,有层次。
小结:
两首乐曲六套组合听完。这里简单说一下两款音频主板给我的印象。
SEM1:
声音解析力好,乐感出色,高、低频延伸到位,结像力,分离度,层次感等硬素质突出。声音凝聚结实。这是搭配几款耳塞,充分试听之后获得的感受。
SEM2:
声音在保留足够细节的同时,兼顾了良好的乐感与氛围,结像清晰,饱满,分离度良好。双DAC架构,声场宽广,纵深感佳。适合配搭声音纤细,精致,的耳塞。
——————————————
两款音频模块的共同点是乐感与氛围都表现良好,Astell&Kern的调音很有味道,染色不浓厚,听感细腻、圆顺、平整、自然。不同点则在于,SEM1会相对突出细节和线条,听感上会更明亮锐利,而SEM2声音会相对宽松柔和,锐度没有SEM1那么高,但解析力亦并不逊色,声音整体感更好。
如果用CD唱片录制格式去比拟两款音频模块,SEM1就像模拟录音年代的ADD录音风格,细节丰富,层次鲜明,声音透明温暖。那么SEM2就像是AAD录音风格了,声音温暖宽松,细腻平顺,空间感强。这就是两款音频模块给我的感觉。
写在最后……
SE180<SEM2>是近一个月来,我使用频率较高的播放器,从控流畅,能支持第三方播放平台,蓝牙连接稳定,作为Astell&Kern中高端定位的播放器,综合外型、操控、系统、声音等各方面,在此价位上,有着相当的竞争力,对比上一代,调音更为成熟了。虽然离顶尖级的旗舰播放器仍有音质上的差距,但作为便携数播,户外使用是足够应对了。加上对耳塞的搭配非常友好,AK4497EQ的声音依然是我所喜欢的。这台机器,应对一般低阻(小于等于32欧姆)的便携耳塞,使用正常增益模式即可,灵敏度低,阻抗高,单元架构复杂的耳机,则可考虑高增益输出,耳机适配,建议尽量使用2.5mm/4.4mm平衡输出端。好了,想说的,可说的,要说的,基本已经说完,全文分享完毕,感谢收看。
刘嘉明@三耳工作室
相关问答
三星S4 I9500刷机总是出现 NAND Write Start!!-ZOL问答我换了个odin就好了……当时折腾了好久!!!换了好几个!!!会用cmd不?网上找找教程吧这个帮不了你啊那你现在还能进入线刷那个模式么?是一点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