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价
HOME
报价
正文内容
nand 28 program 扶贫新机制: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组织,运作与功能
发布时间 : 2024-11-23
作者 : 小编
访问数量 : 23
扫码分享至微信

扶贫新机制: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组织、运作与功能

姓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邓燕华;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王颖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刘伟

摘要 :关于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既有研究多探讨外部环境如何塑造队员的驻村实践,而没有较好地分析工作队本身的组织特征及其影响。本文将驻村帮扶工作队界定为混合科层组织,认为其是有助于运动式治理向常规性治理过渡的组织基础。我们认为,混合科层组织的特性使驻村帮扶工作队能够更好地起到汇聚资源、采集信息和培训干部的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如工作重点偏移、组织规则软化以及人际关系紧张。我们在结论处进一步认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是“具身的国家”(the embodied state),可以促进国家与社会间的“互见”,使国家的在场变得更为能动。

一、引 言

向农村派驻工作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做法,这种工作方式被认为可以及时地处理农村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助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的发展(刘金海,2012)。作为运动式治理的一种方式,工作队的介入在快速而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之时(李里峰,2010),还被证明具有发动农民(张鸣,2003)、重构乡村政治精英、改变原有社会秩序格局(陈益元、黄琨,2013)的潜力。

驻村帮扶工作队(以下根据具体情境简称为“驻村工作队”或“扶贫工作队”)是近几年最为常见的临时派往农村的队伍。针对扶贫工作队及其驻村工作,除了散见于各种报刊上的政策宣传和网络上的日常议论,研究者们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讨论。宏观层面的扶贫工作队研究致力于描述驻村扶贫政策的实施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例如,王晓毅(2016)从政策变迁的角度指出,驻村工作制度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关键,若将之前的扶贫策略比作“大水漫灌”,精准扶贫就是“滴灌”,而驻村工作队就是实现“滴灌”的管道。因此,驻村工作队队员能够通过提升识别精度和帮扶精度来改善扶贫质量。王亚华和舒全峰(2017)从农村领导力供给的角度指出,驻村干部制度的实质是为贫困村注入领导力,因为村庄的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基层党组织的软弱涣散、领导力不足导致的,所以通过驻村干部提升基层组织能力和基层干部的领导能力是实现治贫的关键。陶正付和李芳云(2016)则从基层党建的角度指出,基层党组织的完善与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有力保障。他们通过分析山东省第一书记制度的建设阐述了第一书记制度的构建与运作过程,并对如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相关建议。总体观之,该类研究主要分析驻村工作开展的宏观制度背景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多在政策上演绎分析,较少深入探讨实际问题,因而显得宽泛有余,深度不足。

微观层面的驻村工作队研究则聚焦村庄,主要从驻村干部与村两委的关系入手,分析驻村干部的作用和相关驻村制度的有效性。一种观点认为,驻村干部制度通过促进村庄组织建设融合基层社会,从而实现扶贫的目的。谢小芹(2016)用“接点治理”来概括驻村工作队的治贫机制,认为驻村干部是国家政策和地方实践的连接点,可以融合国家、基层组织和社会三者的利益与诉求,连通国家与社会,进而有利于扶贫工作的开展。刘建生等(2019)使用“双轨双层”的概念说明,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作为“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的两股力量共同应对村与户这两个治理对象。他们认为,在“双轨双层”模式下,驻村干部增强了村庄在项目、资金、技术和信息上的能力,而村干部则利用熟人社会的信息优势协助驻村干部改善了村庄的治理。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驻村干部作为精准扶贫时期国家与社会的连接主体是失败的。特别是,如果没有村干部的接纳与支持,缺乏乡土权威与地方性知识的驻村干部往往难以深入村庄,更做不到促进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真正连通。其中,王雨磊(2017)认为精准扶贫中的权力形式有三种即总体权力、技术权力和实践权力。其中,中央政府通过总体权力开展精准扶贫的动员,中间层级的政府利用技术权力致力于精细化治理,而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又取决于握有实践权力的农村干部的支持。许汉泽和李小云(2017)认为驻村干部遭遇了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以及乡土社会的排斥,并指出这可能导致驻村帮扶制度的失效。微观层面的探讨通过深入的个案研究较为细致地描绘了扶贫工作队的驻村过程及其遭遇的困难,探讨了村域关系和乡土社会对驻村工作实践的影响。

总体而言,目前有关扶贫工作队及其驻村实践的文献仍不充分,同时,已有的研究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首先,研究者大多关注扶贫工作队如何受到外部环境(如村域的权力机构与社会关系)的影响,而较少探讨扶贫工作队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形式如何影响驻村的绩效和队员的行为。组织性质和组织形式对驻村工作有其影响,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其次,现有文献多分析扶贫工作队对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较少探讨在特殊组织模式下的扶贫经历对工作队成员个人的改变。最后,已有的研究很少涉及组织的特性如何导致相应的组织管理问题。

本文致力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上三点不足。本文将扶贫工作队界定为混合科层组织,认为其是运动式治理向常规性治理过渡的中介形式。我们认为,混合科层组织的特性使扶贫工作队能够更好地起到汇聚资源、采集信息和培训干部的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如工作重点偏移、组织规则软化和人际关系紧张。我们在结论处进一步认为,扶贫工作队队员是“具身的国家”(the embodied state),可以促进国家与社会间的“互见”,使国家的在场变得更为能动。

本研究所依赖的材料主要来自在A省B市甲县完成的田野调查。甲县是西南彝族地区的一个深度贫困县。从2017年8月到2020年1月,我们在该县进行了三次集中的实地调查和多次短期回访。第一次田野调查历时6个月,地点在甲县丙乡,采用的是参与式观察方法。这段时间恰逢丙乡的扶贫工作刚刚起步,通过对其的持续关注,我们得以较为完整地跟踪了该乡的整个扶贫过程。第二次田野调查历时约2个月,田野地点仍为甲县丙乡。因为有前期打下的互动基础,我们在这次调研中快速入场,顺利访谈了丙乡的一些主要领导、普通干部、村干部、驻村干部以及村民,合计25人。第三次田野调查历时1个月,调查范围扩至全县。通过“滚雪球”的方式,我们在第三次调查中访谈了部分县级职能单位的领导和普通干部、一些乡镇的领导与普通干部以及驻村干部,合计28人。

总而计之,三次调查共访谈了53人,且大多数被访者接受了多次访问。此外,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在微信上咨询了部分过去的受访者,以进一步澄清某些问题的具体情况。1除了访谈,我们还收集到2014-2020年有关脱贫攻坚工作的公文三百余份,以及驻村工作队简报、驻村日志、收支台账和帮扶手册等文本资料,这些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扶贫工作队的组织特性及其影响。

二、扶贫工作队作为混合科层组织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混合组织(hybrid organizations)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有关混合组织的系统文献回顾,参见Jolink &Niesten,2012;Haigh et al.,2015;Schmitz &Gl?nzel,2016)。既有研究涉及的混合组织包括各种合作社(例如Chaddad,2012)、社会企业(例如Doherty et al.,2014)和不同类型的企业联盟(例如Ménard,2004)等,多表现为各种中介形式。不过事实上,有关何为混合组织仍没有统一的定义,因为不同的学者往往按照不同的维度来定义混合性(Masten,1996:12)。现有文献根据核心组织要素的混合方式,已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定义了混合组织。宏观层面上的研究倾向于将混合组织界定为结合了多种社会逻辑的组织,以制度逻辑理论视角为代表;中观层面上的探讨一般将混合定义为组织形式的组合,以组织类别视角为代表;微观层面上的分析则将混合性视为组织或组织成员多重身份的结合,以组织身份视角为代表(胡锴,2019:39)。综观已有的研究,我们认为以下两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第一,除了以上列举的三种混合性,我们认为至少还有一种混合的可能,即组织的成员在来源上具有的混合特征;第二,目前有关混合组织的研究多讨论的是经济类的混合组织和社会类的混合组织,除了少数学者将国有企业(例如Bruton et al.,2015)或者国家建立的社会组织(例如Kleinschmit &Edwards,2017)视为与国家有关的混合组织外,对与政府部门相关的混合组织的研究则不多。

是否有必要从成员来源上去界定组织的混合性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一方面,这样的组织广泛地存在于国际和国内的不同领域。在强调全球合作的时期,由不同国家出员组成一个特殊的组织以应对一些国际问题是通常的做法。比如,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事实上就是这样一种混合型的军事组织,它是由来自不同国家的维和力量组成的跨国界的特殊部队,它的混合性主要体现在成员来源的混合上。在国内,由于长期以来有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由来自不同地域和单位系统人员组成工作队以支持一地的发展的做法更是中国政府重要而有效的应对问题的工具。所以,从普遍性的角度来看,基于成员来源上的混合组织值得作为一个类型加以研究。另一方面,成员来源跨越不同部门和地区,使这类混合组织不能被简单地视为一般性的组织,因为其他组织的成员基本上都是为该组织本身而招募的,因而在人员构成上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人员间的异质性也要小得多。而且,成员的混合性会给组织带来很多优势,但也可能导致管理问题,这也使对这类混合组织的研究成为必要。

那么,为什么要研究与政府相关的混合组织?从普遍性的角度来看,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里,政治力量在很多领域中起着主导作用,由国家组建、所有的企业(即国有企业)和由政府资助运作的社会组织(GONGO,Government Organize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十分普遍。这些组织跨越了场域(如国家和经济或国家与社会),需要在不同的逻辑中寻求平衡。本文所探讨的混合组织更是与国家或类国家(联合国)相关,因为只有存在一个超级的协调者(coordinator),才能使调动不同区域、不同部门及不同类型的人员成为可能,而这样的协调者往往只有国家(或类国家)才能充任。事实上,能否发挥混合组织的优势,与超级协调者的能力和权威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协调者的动员力很强并享有很高的权威,那么基于成员来源多样性而划分的混合组织就能发挥更大的组织优势,并可以有效地控制固有的组织管理问题。而如果协调者在实力和权威上都表现不济,这样的混合组织则可能如一盘散沙,不但达不到组织的目标,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我们认为,本文研究的扶贫工作队是以强政府作为协调者和管理者建立起来的、在成员构成上具有显著多样性的混合组织。

首先,不难发现,一个区域内的扶贫工作队在成员来源上具有十分明显的混合特征。以B市为例,在其2018年的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中,来自行业系统的新增人员达3374人,分属16个单位,另外还包括从8个省内的市、县调派来的149人。可见,如果我们以市为观察单位,则可以看到,B市扶贫工作队来自方方面面,包括各个层级,可谓超级科层组织。若以乡为观察单位,我们也可以观察到相应的组织混合性。以甲县丙乡的干部结构为例,其扶贫队队员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单位,由不同身份的人员构成(见表1中的“选派来源”和“身份类别”两项)。再看村一级的情况,村扶贫工作队的构成一般有三种模式:第一,完全由一个联点单位派出;第二,主要由一个单位派出,若不足数,则由省综合帮扶口补齐;第三,由来自不同单位的人员组成,具有更为明显的混合特征。可以说,扶贫工作队成员来源单位的混合性是其与一般组织之间存在的最大的不同。

表1 甲县丙乡扶贫工作队的人员构成情况

其次,工作队的混合特征还体现在组织边界的伸缩上。扶贫工作队由从中央到乡镇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派出的扶贫干部构成,并在扶贫期间由县、乡政府统一管理,这就意味着县、乡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扶贫工作队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在一个县域内易于操作,即只需通过县委组织部将县、乡两级的干部调入或者划出即可。比如,为了保障2020年顺利实现脱贫,甲县丙乡将所有乡干部都分配到驻村工作队中,其中的三名干部补充到只有两名外来扶贫干部的BL村,而一名60岁的乡干部则被编入人手较为充足(已有7人)的GL村。这些乡干部中的绝大多数人原本不属于扶贫工作队,而是为了充实工作队才被临时增补进来。事实上,他们还要继续承担原本的乡政府工作,而不像真正的扶贫工作队成员那样与原单位暂时脱钩。此外,工作队的可伸缩性还表现在不同层级的工作队之间。例如,2019年7月,甲县组建了综合帮扶工作队特别攻坚组,攻坚组由从乡镇工作队、县扶贫工作队和县职能部门抽调而来的人员组成,负责产业发展、教育扶持、医疗保障、基础设施、法治服务和基层党建等六个方面的攻坚任务。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组织边界的伸缩性事实上也反映了人员来源上的混合性,只不过这一层面上的人员混合性是在更加基层的单位中实现的。

除了混合性,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当前的扶贫工作队是一个科层组织。以往有关农村工作队的研究多将这类下派的队伍看作临时性的组合,视之为国家权力的非常规运作以及连接国家与社会的中介(李里峰,2010),或者至多将工作队称为特殊的组织形式(刘金海,2012)。我们则认为,从组织形式、工作内容、考核要求和奖励机制看,扶贫工作队具有强烈的科层组织色彩。第一,大多数省份都建立了有关扶贫工作队的层级管理体系。例如,A省建立了由省、市(州)、县、乡(镇)、村五个层级构成的扶贫工作队伍。其中,省、市(州)、县三级扶贫队伍在同级组织部下设有办公室,以分解驻村任务、传递信息和管理队员。每级扶贫工作队由同职级的扶贫领导干部担任队长,管理本级和下一级的工作队。乡镇一级一般不设管理扶贫干部的办公室,而由挂职脱贫攻坚专职党委副书记的扶贫干部担任队长,统一管理由各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和乡级扶贫干部组成的扶贫工作队,并通过驻村第一书记管理驻村队员。另外,扶贫干部和县、乡干部之间一般交叉任职,共同开展扶贫工作。比如在B市,县、乡层面的综合帮扶工作队的领导在县级班子、县级职能部门和乡镇班子挂职副职领导,协助该层级正职领导开展扶贫工作;但在工作队系统内部,由扶贫干部担任各级工作队队长,由县、乡相关业务部门领导任副队长。最后,党员扶贫干部的组织关系必须转到其所服务地方的党组织,接受相应层级党组织的管理。因此,在扶贫阶段,各级扶贫工作队可被视为政府科层体系的延伸,其队员在同级党委政府和上一级工作队的领导下开展扶贫工作。

第二,驻村工作队内部存在分工,但这种分工是总体性的(Zeng,2019)。在B市,派驻工作队队员时首先要看村庄是否为贫困村。非贫困村一般也有贫困家庭,只不过不满20户。对该类村庄,上级通常不设驻村工作队,而只会派驻第一书记,由其负责所在村庄的扶贫工作。贫困村则必须驻有工作队,队员为3-10名,具体人数视村庄的贫困人口而定。驻村工作队队员之间通常存在分工,比如由一位队员承包一个村民小组,负责该小组的扶贫工作,而第一书记则在村域层面上统筹安排、协调管理。

第三,对驻村队员的管理主要以出勤考核为主。在B市,每名扶贫工作队干部每个月要在所驻村庄住满20天,每个县的县委组织部通过“B市抓党建促落实信息化记实管理系统”来考核驻村队员的在岗情况。该系统有“签到”和“域外”两个选项:点击“签到”时,系统会自动定位打卡队员所在的地理位置,确认人在所驻村庄后,还需要队员上传一张即时自拍照片,比对成功后才算完成了打卡;点击“域外”时,界面会出现会议、培训、借调、出差、走访、事假、病假、产假和休假等九种情况。其中,前五种属域外办公,系统需要队员上传通知其到村外办事的相关文件。后四种是请假,有关管理办法规定,请假3天以内,驻村队员需要提供由扶贫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专职党委副书记和乡党委书记签字的请假条;请假3-9天,除需要以上3人准假外,还须经县综合帮扶队队长(挂职县委副书记)签字同意;请假9天以上,工作队队员离开所驻村庄前必须获得“B市脱贫攻坚指挥办公室”(简称“市脱办”)的批准。

第四,相关制度对驻村工作队队员提供了激励机制,可分为正向和负向两种。负向激励包括通报批评和干部召回等。在B市,县委组织部每月通报打卡未满20天的驻村队员,并要求他们出具书面说明。通常,被通报的驻村队员将没有资格参与该年度的评优。因重大过失而被召回的扶贫干部3年内不得评优;属于培养对象或后备干部的,其资格将被取消,且3年内不得被提拔或重用。正向激励有补贴和晋升等形式。补贴包括工作日生活补助、艰苦边缘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高海拔乡镇临时岗位补贴、援藏援彝特殊补贴和差旅补贴。对那些刚参加工作和即将退休的干部而言,驻村补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从晋升角度看,一般认为驻村经历有利于职业生涯。比如,甲县政府在脱贫攻坚期间每年拿出3-5个副科级岗位,以选聘优秀的驻村干部。

将扶贫工作队视为混合科层组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长期以来,学者将国家治理区分为常规性治理和运动式治理(例如周雪光,2012;唐皇凤,2007),而派遣工作队是后一种治理方式的典型做法。虽然有学者指出运动式治理具有向常规性治理转变的可能(例如王辉,2018;倪星、原超,2014),但我们认为应该同时看到运动式治理是依附于官僚体系而存在的(草苍,2018),是嵌入常规官僚制中的集中动员(曾庆捷,2020)。换言之,与毛泽东时代的社会动员不同,当今的运动式治理是“受管理的运动”(managed campaign)(Perry,2011),而管理的力量主要来自官僚制所具有的非人格化规则。但是,我们也不认同裴宜理及其合作者将当前的很多运动式治理归为游击队式的政策执行(guerrilla policy style)(Heilmann &Perry,2011)。就扶贫而言,这场社会动员是宏大的、高度组织化与系统化的,工作队作为重要的组织基础本身也具有明显的科层组织特点。正如曾庆捷所认为的,运动式治理与韦伯意义上的官僚制有很多共同之处,如强调等级权威以及遵守程序规则(Zeng, 2019)。从出勤考核程序看,扶贫工作队的管理甚至比最正式的官僚科层组织更严苛。然而,我们也不主张将扶贫工作队与典型的科层组织等同起来。曾庆捷在其研究中也指出过运动式治理中的组织与官僚科层组织的区别。他认为,政治高压使得扶贫工作组织内部的分工是总体化的,而不是因循功能分化和专业化的标准;另外,相关事务的处理大多时候不会严格适用稳定的规则(Zeng,2019)。与曾庆捷的观点类似,我们首先同意扶贫工作队具有强烈的科层组织色彩,但同时认为它因在组织构成上具有混合性而与经典的科层组织有所区别,可以被视为混合组织的一种形式。所以,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我们认为扶贫工作队是混合科层组织。如果我们把运动式治理和常规性治理视为一个连续谱的两极,那么混合科层组织是处在更靠近常规性治理一端的组织形式,可以成为运动式治理向常规性治理过渡的中介。

三、组织混合性与资源汇聚能力

组织构成会影响资源汇聚能力。因此,扶贫工作队在组织成员构成(主要表现在成员来源单位)上的混合情况也就决定着每支队伍能够汇聚的资源的规模和种类。从规模上看,一个组织的行政层级越高、规模越大、帮扶责任越重,其派出的扶贫干部汇聚资源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从种类上看,不同类型的扶贫单位都能以适合本单位的方式向村庄提供扶贫资源。总而言之,不同的单位主要分别从投入资金、引进项目和搭建平台三个途径助力村庄脱贫。因此,由不同类型的单位成员组成的工作队,其所能汇聚的资源也具有多样性。

扶贫工作队体系主要由三种类型的单位派出的干部组成。以甲县为例,联系该县的扶贫单位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联系到县的扶贫单位,包括东部省份F市、C银行总行和A省G市。这三个单位主要与县委、县政府对接,不具体联点贫困村。因此,他们派出的扶贫干部并不驻村,而多在县级班子和县级核心部门任职(如扶贫移民局和交通局等)。这类干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实际需求以及自己的调研判断向派出单位争取扶贫资源,并管理好本单位已经落实到县级各职能部门的扶贫资金。第二类是联系到村的扶贫单位,包括12家省直帮扶单位、11家市内县外帮扶单位和69家县内帮扶单位。这类单位与村庄建立了明确的帮扶关系,并向贫困村派出由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构成的工作队。按照相关的制度规定,该类村庄不仅需要派出扶贫干部,还需要每年开展一定的帮扶工作。但是,扶贫单位的能力存在客观上的差异,因此,具体怎样开展扶贫工作、投入多少资金,具有较大的弹性。第三类是仅派员的扶贫单位。这些单位只要根据省委组织部的要求足数派出分解到本单位的扶贫干部,就算完成了主要的扶贫任务,而并不被要求向其派出干部所联系的村庄投入一定资源。根据相关情况,我们可以粗略地将帮扶单位分为三类即“大单位”“小单位”和“弱单位”。“大单位”规模大、层级高、责任重,主要包括以上分析中提到的第一类单位和第二类中的12家省直单位。“小单位”层级低、规模小但责任重,主要包括第二类中的80家市内单位。“弱单位”在层级和规模上不定,但其帮扶责任小,主要包括省委组织部通过综合帮扶口径要求派出扶贫干部的相关单位。

工作队在派员单位上的混合性决定了其所能汇聚的资源也具有多样性。组织结构的混合使不同类型的单位以不同的方式向村庄输入资源。首先,“大单位”主要以投入资金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很显然,该类单位的规模和层级都比较大,因此他们能够拿出相当数量的额外资金用于扶贫。同时,相关政策对他们的帮扶要求也较为明确和具体。例如,A省要求对口帮扶甲县的同省G市至少要将本市上一年度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0.3%投入到甲县的扶贫工作之中。因此,按照当地干部的说法,“大单位”在扶贫中是“真金白银”地投入。在2017年,东部F市、G行总行和A省G市就分别向甲县投入了扶贫资金1050万元、850万元和500万元,而12家省直联点单位每年的扶贫资金投入也在100万元左右。其次,“小单位”主要以引进项目的方式提供支援。“小单位”以市、县两级的帮扶单位为主,除了规模和层级较小外,B市的单位整体上比较贫困,因而难以拿出足够的资金。但是,相关政策又明确要求它们必须开展扶贫工作。因此,该类单位主要通过向村庄引进其所掌握的专业项目来助力村庄脱贫。例如,甲县蚕桑办是一个只有8人的小单位,该单位甚至难以通过职工每年的人头经费开展“慰问式扶贫”,但其驻村干部将单位掌握的蚕桑项目引入联点贫困村,有效地促进了村庄集体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县交通局、水务局、林业和草原局等职能部门都能为村庄引进特定的项目。我们所说的“弱单位”,其虽然可能拥有很大的规模和很高的层级,但由于帮扶责任有限(这些单位联点的村庄多在别的地区),没有动力向仅需派员的村庄投入资金和引进项目。即便如此,他们也乐意为村庄搭建平台以实现贫困村资源与外界的双向流通,如通过“以购代捐”的方式帮助贫困村销售农副产品,通过“牵线搭桥”的方式引进社会捐助,介绍自己主管的企业进入村庄献爱心,等等。总之,工作队成员来源单位上的混合使汇聚起来的扶贫资源具有多样性成为可能。不管是人力、财力、物力还是信息,对脱贫攻坚工作而言都是可资利用的。

因此,即便几乎所有的扶贫工作队在组织结构上都是混合的,其资源动员能力也仍存在较大差距。所以,上级一般也不会将引入多少资源作为考核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指标,而往往将资源引进上的努力作为自选动作。在全国协力扶贫的格局下,我们在甲县看到的情况也不是没有资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而是缺乏好的创业点子以及合适的主抓人员。尽管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主要由县域统筹,基本不需要扶贫工作队队员去募款,但扶贫工作队能够汇聚的资源因使用灵活、方式多样而有其优点,因而也是很好的辅助支持。另外,扶贫工作队如果能为他们所驻村庄引进各种资源,也可以增加自身在村里的话语权,以便更加全面地提高驻村的绩效。

四、组织混合性与信息获取能力

信息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前提。在精准扶贫开展前,有关贫困村的信息十分缺乏,乡村干部以完成任务为导向,不留心或不能很好地建立文字与数据档案。有关村庄的基础数据经常不是错误就是空白。正如扶贫干部抱怨的那样,县、乡和村三级提供给他们的贫困村的人口数据往往存在较大的出入。因此,扶贫干部完成脱贫任务的首要目标是摸清贫困村的基本数据,以确保有关贫困户的信息在识别、帮扶和退出三个过程中准确无误。有学者用“数字下乡”来概括精准扶贫的信息化过程,认为这是国家试图通过“数字在地化、系统化和逻辑化,提高其信息能力,优化其治理绩效”(王雨磊,2016)的努力。

村级扶贫工作队在民族结构上的混合有利于村庄信息的采集。要获取村庄信息,扶贫干部必须能与贫困户进行有效的交流,而大多数扶贫队队员与民族地区的贫困户之间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汉族驻村队员HCS谈道:“我是本地人,我的语言也不通,听不懂他们说的。我们说的呢,他们老一辈的也听不懂,只有年轻点的,外面去晃过的那些听得懂。语言方面的困难还是很明显的”(甲县审计局事业干部、基乡ZG村驻村队员HCS,访谈编号LY20191229HCS)。因此,为了突破语言沟通障碍,扶贫工作队必须安排彝族干部。从扶贫干部的数据统计中我们发现,截至2020年7月1日,甲县986名扶贫工作队队员2中有彝族干部279人。这些彝族干部中有8人挂职乡党委副书记,剩余的271人分散在全县150个贫困村中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队员。向每村扶贫工作队至少派驻一名彝族扶贫干部,是为了保障驻村干部与村民之间能够实现基本的沟通。3

然而,即便为每个工作队配备了至少一名彝族扶贫干部,村级扶贫工作队仍必须通过村组干部的参与,才能完成基础信息的采集工作。首先,就甲县而言,平均每个贫困村的贫困户为108户,贫困人口为586人。贫困村的村民小组往往散居于各个山头,且贫困户白天又多在山间劳作,精准扶贫所需的大量信息采集工作很难仅依靠一两个彝族扶贫干部就能完成。其次,即便是彝族扶贫干部,他们对村民而言依然是外人,无法在短时间内与贫困户建立熟识的关系进而询问情况。在这一背景下,村级扶贫工作队时常需要将村组干部临时纳入工作队中,以保障其能接触到村里的贫困户并获得相关信息。正如甲县天镇党政办主任FJY所言:“驻村工作的第一个环节,你就必须把这个村组干部认识到……驻村工作队很多东西必须要依靠村组干部,你去的时候不认识这些建卡户啊,也不认识这个村的基本情况”(FJY,访谈编号RJ20200104FJY)。也就是说,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只有将村组干部临时变为工作队的一员,充当工作队与村庄的中介,才能更好地获得村庄的信息。就如曾兼任本乡扶贫专干和ST村村书记的甲县水乡党委副书记YS所言:“(语言上)的困难不是说他们帮扶队有,有时候我去问,(贫困户)不懂汉语也没得办法。这块工作不是有村组干部嘛,请村组干部翻译”(YS,访谈编号LY20200105YS)。因此,能否将村组干部有效地纳入工作队,使其充当驻村干部和民众之间可靠的沟通桥梁,是决定着信息采集工作能否完成的关键一环。

虽然以汉族干部为主的扶贫工作队通常只有借助彝族村组干部的支持才能顺利采集到村庄信息,但是扶贫工作队的功能还在于将原始的扶贫信息转化为可资利用的扶贫数据。由于将原始信息转化为可以传递的数据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使用电子产品(如电脑及相关软件)的能力,而驻村工作队队员多数拥有大专以上的受教育程度,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且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原单位的本职工作就是撰写材料、填报表格,因此在驻村扶贫期间处理起信息来也算轻车熟路。YS肯定了驻村工作队队员在整理信息上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做表册这些,如果是没得这帮省综合帮扶队,像ST村,我们那儿一个大村,将近3000人左右,靠那三个村干部的话,他们怎么可能(完成)无论如何白天晚上加班地干,他都干不好这个工作。为啥子?他们文化水平太低,思路结构有差异,咋个都达不到要求,所以这个省综合帮扶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YS,访谈编号LY20200105YS)。也就是说,虽然彝族村组干部掌握了村庄的基本信息,但是他们仍然需要依靠擅长处理文档和数据材料的驻村工作队队员,才能将原始数据转化为符合行政系统要求的数字体系。

最后,驻村工作队与村组干部协作搜集整理的数据还要经过县、乡两级扶贫干部的核查,以确保准确和完整。乡镇的扶贫专干作为乡镇扶贫工作队队长的助手,专门负责协助队长审核各村扶贫干部上报的数据。扶贫专干对全乡各村的基本信息比较熟悉,他们凭借自身的经验来判断上报的信息是否与村庄的真实情况存在较大的出入。此外,县级扶贫干部从基本面和专业面再次审核由乡扶贫专干检验过的相关数据。在基本面上,由县级扶贫工作队的扶贫干部利用公安局和医院的数据库,对各贫困村的基本数据(主要是人口数)进行比对。在专业面上,则由各个职能部门参照自身数据库检查扶贫干部上报的信息。以上两方面的核查若出现不匹配的情况,县级部门就会要求扶贫干部入村核实,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类数据库调至统一状态。也就是说,村庄的基本信息在来自不同部门和层级的工作队队员的通力合作、反复比对下逐渐走向精准。

五、组织混合性与干部成长机遇

既有研究显示,多样性在个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中都能发挥作用,有利于提升人的积极发展(Lerner,2004)。特别是在一个具有认知多样性的团队里,有效能感的个体在好的领导下能够释放其创造性(Shin et al., 2012)。对扶贫工作队队员而言,他们从一个环境(通常是城市)换到另一个环境,从相对同质的工作单位转到由四面八方的人员组成的工作队中,虽然条件可能比之前艰苦很多,但新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也提供了学习机会。正如有关20世纪60、70年代“上山下乡”运动的既有研究所指出的,不少知青虽然在插队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痛苦,但异质的、艰苦的环境使他们变得更能适应环境,也使他们中有些人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Chen &Cheng,1999)。我们从扶贫工作队的驻村实践中也看到了环境的多样性和团队的混合性带来的好处,例如混合性有利于干部间的相互学习,扩大了工作队队员的交往范围,促进了社会资本的积累。

扶贫工作队的集体驻村实践可以提升本地干部与外地干部的工作能力,优化工作方法和流程。一方面,外地扶贫干部推动了本地干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丙乡乡长LM谈道:“以前基层干部干工作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面安排什么就干什么,没有过多地思考过为什么、要怎么干。工作队队员来了以后,因为对基层工作不熟悉,所以很多时候都要问为什么,这种思维的碰撞很容易打破基层干部按部就班的工作步骤,促使基层干部去思考,思考得多了,很多事情自然而然就改变了”(LM,访谈编号WX20190228LM)。丙乡扶贫专干HLY更具体地阐述了这种碰撞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安排一个工作很简单,但YB书记(乡工作队队长)就会想很多,怎么去安排,有什么困难,应该取得什么效果。我们就是一个简单的通知,他则是一个详细的流程”(HLY,访谈编号WX20190221HLY)。干部之间的交叉任职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促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和学习。在协助外地干部熟悉工作的过程中,本地干部通过对比得以反思习以为常的工作习惯,在对本职工作加深认识的同时更新了自身的工作方法与思维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外地扶贫干部教会了本地干部如何规范工作流程以及如何形成一整套可查询、可追溯的文档资料。LM介绍说:“比如开会要打会标,要有照片,要有会议纪要记录,要有简报,甚至要有公众号宣传,等等,这在工作队来之前基本是不可想象的”(LM,访谈编号WX20190228LM)。甲县洛乡党委副书记YW同样提到:“人家外面的这些人呢,有档案归档的这个规矩,他们来了以后很多东西都会‘留痕’。还有就是‘三重一大’的事情要去开会,要有会议记录。这点来说(本地干部)是提高了不少的”(YW,访谈编号WX20190921YW)。

另一方面,本地干部协助外地干部提升了综合治理的能力。在与基层干部共事、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外地扶贫干部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由银行系统派出的驻村干部QM谈道:“这次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和体制外(银行体制)的同事一起共事,确实收获不少…(我)从地方党政部门干部身上学到的还是很多,学到了他们的管理模式,体制运作模式……这段经历让我提高了调研、做好群众工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B市M县农行职工、甲县丙乡BM村驻村队员QM,访谈编号WX20200919QM)。农村基层工作总体上较为综合,具有突发性和不规律的特征。而大多数扶贫干部来自较高层级的单位和部门,其组织的科层化水平较高,处理的多为标准化的行政事务。因此,这些干部往往缺乏基层经验,未与农村群众打过交道,难以处理突发性事件,而这正是本地干部比较擅长的。在与本地干部协作的过程中,外地干部逐渐学习到应对方法,提升了综合治理能力。

此外,来自不同地区干部间的混合有利于社会交往范围的拓宽,可以促进个体社会资本的积累。驻村队员WY认为:“(我)以前的圈子有点窄……(现在)认识到了很多人,交到了不少朋友,见识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以后我们还会联系)革命友谊还是很牢固的”(G市某乡镇事业干部、甲县丙乡BM村驻村队员WY,访谈编号SS20180606WY)。由于脱贫攻坚的艰苦以及共同奋斗的经历的特殊性,这些社会关系对扶贫干部来说更为重要,因此很多干部在访谈中用“革命友谊”来形容与其他干部的关系。扶贫干部XTG感叹道:“扶贫不容易啊,都是背井离乡,舍小家顾大家……我们有身份认同啊,都是扶贫战友,(有着)革命友谊”(D市发改局公务员、县发改局挂职干部XTG,访谈编号WX20200918XTG)。与干部们原有的社会关系相比,扶贫队伍的混合性使这些新建立的社会关系具有较高程度的异质性。异质性强的关系网络更能为扶贫干部今后的工作提供新的资源与信息。比如有扶贫干部认为,以后自己“跨地区工作对接能找到熟人,对接便利;来自不同行业领域,对陌生的业务可以咨询求教”(XTG,访谈编号WX20200918XTG)。总之,不同地区干部在扶贫场域的混合打通了各地干部之间原本闭塞的交流通道。

最后,驻村经历使扶贫干部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基层,有利于更新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当笔者问驻村干部LBW驻村是否是为了积累晋升资本时,他谈道:“不得不说,我的初衷,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这个。但是,自己过来以后,对我更大的帮助,其实并不是以后的政治资本,而是自己的各个方面的成长”(N市某区政府公务员、甲县基乡LY村驻村队员LBW,访谈编号LY20191231LBW)。正如驻村干部WH曾吐露的那样,驻村经历使其“开眼界和长见识,见到中国的真实的基层是什么样子的”,因此这个过程是“个人的成长”(A市经信局公务员、M市WS村第一书记WH,访谈编号LY20200827WH)。总之,扶贫经历让干部们“看见”了中国,了解了基层,提升了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将来的工作方式以及对民众的态度。因而,精准扶贫背景下的驻村工作制度最直接的功能是“帮助村干部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但背后隐含的深意是锻炼干部,加强干部对乡村的了解”。4从这个意义上看,不管结果如何,派遣扶贫工作队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扶贫本身。

六、组织混合性与相关管理问题

组织混合性有其优势,亦有可能导致一些管理问题。具体到扶贫工作队这一混合性科层组织,它在具有传输资源、采集信息和培训干部的优势之时,也会因混合性而导致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工作重点偏移、组织规则软化和人际关系冲突三方面。

(一)工作重点偏移

工作重点偏移问题是组织与管理研究十分关注的使命偏移议题(有关文献的系统回顾,参见Grimes et al.,2019)。这一现象可以被界定为一个组织变迁的过程,即组织在这一过程中偏离了它的主要使命或目标(Cornforth,2014)。工作重点偏移现象最容易发生在混合组织里,例如以扶贫为目标的小额贷款机构(例如Casselman &Sama, 2013; Epstein &Yuthas, 2010; Copestake,2007)和其他类型的社会企业(例如Ometto et al.,2019)。

扶贫工作队有可能发生的工作重点偏移主要表现在,一些队员大部分时间在做文字和数据的处理工作,而非参与具体的扶贫事宜。众所周知,考核扶贫工作成果的办法存在多个维度,即验收“硬件材料”(基础设施和集体产业)、“软件资料”(档案和台账)以及通过访谈贫困户印证材料的真实性。其中,硬件是根本,后两者是为了保证硬件目标的达成而设置的约束性条件。在甲县,也有不少工作队成员因语言问题而难以参与到具体的扶贫工作中,转而主要成为软件资料的生产者。出现这样的工作重点偏移主要是两个“选择”导致的结果。一方面,一些扶贫干部因为语言障碍而不愿意深入群众,转而将自我定位为软件资料工作者,而把一些需要与民众打交道的事项留给团队里可以深入村庄的队员(如彝族队员或临时被拉入工作队的乡镇及村庄干部);另一方面,扶贫工作队队员转向做软件资料,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基于工作队队员与本地干部的能力与优势而选择的结果。基层政府一般认为,做软件材料是每个驻村队员力所能及的,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干部文化水平总体不太高,一般无法很好地制作软件资料,这就在客观上需要外来的驻村干部成为这项工作的主力。所以,组织的混合性使扶贫队员进行“自我选择”以及地方政府根据客观情况进行选择和匹配成为可能,也从而产生了我们所说的工作重点偏移的问题。

(二)组织规则软化

扶贫工作队作为混合科层组织,可能出现组织规则执行不均的现象。首先,不同的扶贫干部对同一规则拥有不同的议价能力。例如,2020年7月,甲县扶贫信息系统出现了明显的错误,即外出务工数据栏里有少量未成年人名列其中。县委书记决定就此事问责相关干部。因丙乡报错9个数据,错误数量居全县之首,这令负责数据采集、整理工作的YB(A市某局科技规划处规划与科研科长、甲县丙乡脱贫攻坚专职党委副书记及乡扶贫工作队队长)十分担忧,但丙乡乡长LM却安慰其道:“你们单位对甲县和丙乡帮扶力度那么大,县上是不会处理你的,多半是处理分管外出务工的副乡长H或者乡上的扶贫专干”(LM,访谈编号RJ20200708LM)。结果真如丙乡乡长所言,负责扶贫的乡长和专干均受到了记过处分,而YB却安然无事。此外,有些工作队队员常以单位的特殊性为借口突破硬规则的约束。例如,驻村干部每月在岗20天本是考核的“硬指标”,县委组织部通过将卫星定位与面部识别相结合的技术系统监督扶贫干部每天的在岗情况。这条硬规则通常得到最为严格的执行,即便强势单位的扶贫干部也很难突破这条规则,但一位具有特殊背景的扶贫干部却几乎不到所驻村庄打卡,而地方政府也因其单位的特殊性对之束手无策。

扶贫工作队的混合性软化了评优规则。扶贫干部进入扶贫地以后在业务上与原单位暂时脱钩,个人绩效表现由所驻村庄所在的乡镇政府评价后上报县委组织部核准。在县乡政府看来,扶贫干部虽然在脱贫期间纳入地方考核,但他们毕竟是“外人”。考虑到派员单位是来支援本地的工作的,基层政府往往需要给不同的单位一定的面子,而这导致了评优规则的软化和评优名额的膨胀。例如,甲县2018年对901位扶贫干部的表现进行了评估,561名干部被评为优秀,340名干部被评为称职,无不合格者。按照相关规定,扶贫工作队干部年度评估优秀率不能超过20%,而甲县当年却超过了60%。当然,组织规则在执行时的软化有时也是客观之需。由于生活条件所限,更重要的是出于对女性干部人身安全的考虑,县委组织部实际上允许女性干部在乡政府居住和办公,而男性干部则必须严格驻村。不过,为了保障考勤系统的严肃性,女性扶贫干部还是需要每天到村里打卡。如果乡政府和村庄之间相距较远,地方政府还会适当地给予女干部更多域外考勤的次数。

(三)人际关系冲突

上文提到扶贫工作队作为混合组织可以促进干部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但密切的接触也有可能增加摩擦甚至冲突。正如扶贫工作队队长YB所言:“来了那么多人,肯定有处得来的,还有处不来的,这很正常”(YB,访谈编号RJ20200705YB)。摩擦与冲突源于工作与生活背景的不同,存在于本地干部与外地干部、“大单位”的干部与“小单位”的干部以及年轻干部与中老年干部之间。其中,因工作理念上的不同而导致的本地干部和外地干部间的摩擦最为突出。

工作理念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对工作时间和工作节奏的认识上。由于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之乡村工作的综合性,乡村干部往往不会严格执行坐班制度和工作流程。各县职能部门召集乡干部开会或村里有突发事件,都会终止干部的正常坐班。另一方面,“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多数基层工作都需要乡村干部去落实。为了减少工作量,乡村干部多采取能拖则拖的办法,一些县级职能部门分派的任务也常可以拖成“不了了之”。所以,在接到上级工作指令的时候,乡村干部并没有明确的时间意识。外来的扶贫干部一般来自正式的科层组织,工作纪律相对严明,工作节奏也更明快,因而不少人对本地干部拖拉的工作作风抱有轻视的态度,认为他们“自由散漫”,只知道“打牌、喝酒、睡瞌睡”,而自己却常常需要“晚上加班,加到晚上两三点钟,早上六七点钟还要起来”(G市某乡镇畜牧站站长、甲县丙乡GL村驻村队员YXH,访谈编号SS20190215YXH)。而有的本地干部则认为外来扶贫干部自以为是,不太友好。例如,原丙乡办公室主任HXD曾谈道:“我感觉帮扶队的下来,给人一种他们是从省上派下来,给人一种很高的感觉,不愿意跟底下的人交流”(HXD,访谈编号SS20190202HXD)。这种不和体现在生活上就是甲县县委书记经常批评的“干部们分灶吃饭”的现象。

七、结 语

本文研究扶贫工作队的组织形式及其效果。我们认为,为精准扶贫而下派的工作队,因其强大的组织基础、一定的内部分工、严明的考核办法以及可预期的激励机制而具有强烈的科层组织色彩。但同时,扶贫工作队又具有明显的混合性特征,由来自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单位成员构成。另外,扶贫工作队的组织边界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会因任务繁重而将其他人员临时纳入其中,以充实组织力量。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我们主张将扶贫工作队视为混合科层组织,并认为这类组织是运动式治理向常规性治理过渡的中介形式。

我们分析了工作队的混合性何以在扶贫过程中具有优势,也探讨了这一组织特性可能导致的管理问题。首先,组织的混合性有利于为所驻村庄募集到多样的资源。来自大单位的队员可以带来规模较大的资金投入,一些小单位派出的成员则可能联系到特色项目。不能带来资金和项目的驻村队员作为一个社会关系的节点,也能够为村庄的发展作出贡献,例如联系到“以购代捐”的产品买家,或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能力的个体为集体事业出谋划策、尽心尽力。换言之,组织的混合性使得资源的多样性成为可能,不管是财力、物力还是人力,都是村庄脱贫工作的宝贵资源。其次,组织的混合性有利于提高信息搜集能力。精准扶贫依靠的是精准的信息,然而要准确地采集到有关彝族贫困村庄的基础信息并非易事。上级在调派人员时已充分考虑到混合不同民族干部的必要,使每个扶贫工作队都有一名彝族扶贫干部充任沟通桥梁。但即便如此,在搜集信息时,扶贫工作队也需要扩大组织边界,临时将彝族村组干部纳入其中,以补充信息搜集工作上的人力之需。可以说,有关贫困村的基础信息之所以能够建立并得到动态调整,得益于扶贫工作队在人员构成上的混合性。最后,组织的混合性给外来扶贫干部和本地干部提供了成长的机会。不同类型的干部在一起工作,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个人拓宽交往范围,扩大社会资本积累的半径,特别有利于外来干部“看见”中国基层社会,提升对国家的总体认识。但是,组织的混合性也导致了一些管理问题,例如组织工作重点偏移、组织规则软化以及人际关系冲突等。

最后,我们认为,扶贫工作队下沉贫困村延伸了国家的可及之处(the reach of the state)(Shue,1988),使国家的在场变得更为能动。在驻村工作的日常中,扶贫工作队队员作为“具身的国家”(the embodied state)(参见Garmany,2009),为达致多重治理目标,走家串户,了解村情。每一次这样的联系均可被视为国家与民众间的一次“际会”(encounter)(参见Corbridge et al.,2005)。互动虽小,时间也很短暂,国家的形象却随着类似“际会”的增多而在彝族村民心中日渐清晰。换言之,通过扶贫工作队这一国家在场的形式,社会十分容易地“见到”了国家,而国家也更好地“看见”了社会,国家与社会之间形成了“互见”。不过,我们也认为,国家在追求社会的可读性(legibility)上应适可而止,避免过度。正如斯科特所言,如果前现代国家在很多方面是眼盲的,那么现代国家往往“阅读”过度(Scott,1998)。一位农户曾因不厌扶贫干部不时登门造访之烦,而在门口留下“本人已脱贫,请不要再来打扰了”5的信息,我们似可从中得到警示。

参考文献

草苍,2018,《官僚体系+运动式治理:当代中国的政治治理》,《文化纵横》第3期。

陈益元、黄琨,2013,《土地改革与农村社会转型——以1949至1952年湖南省攸县为个案》,《中共党史研究》第4期。

胡锴,2019,《制度理论中的混合组织:一个案例研究框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李里峰,2010,《工作队:一种国家权力的非常规运作机制》,《江苏社会科学》第3期。

刘建生、涂琦瑶、施晨,2019,《“双轨双层”治理: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的基层贫困治理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第11期。

刘金海,2012,《工作队:当代中国农村工作的特殊组织及形式》,《中共党史研究》第12期。

倪星、原超,2014,《地方政府的运动式治理是如何走向“常规化”的?——基于S市市监局“清无”专项行动的分析》,《公共行政评论》第2期。

唐皇凤,2007,《常态社会与运动式治理——中国社会治安治理中的“严打”政策研究》,《开放时代》第3期。

陶正付、李芳云,2016,《“第一书记”助农村党建民生双提升——山东省“第一书记”制度建设实践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5期。

王辉,2018,《运动式治理转向长效治理的制度变迁机制研究——以川东T区“活禽禁宰”运动为个例》,《公共管理学报》第1期。

王晓毅,2016,《精准扶贫与驻村帮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3期。

王亚华、舒全峰,2017,《第一书记扶贫与农村领导力供给》,《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王雨磊,2016,《数字下乡: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技术治理》,《社会学研究》第6期。

——,2017,《村干部与实践权力——精准扶贫中的国家基层治理秩序》,《公共行政评论》第3期。

谢小芹,2016,《“接点治理”:贫困研究中的一个新视野——基于广西圆村“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基层实践》,《公共管理学报》第3期。

许汉泽、李小云,2017,《精准扶贫背景下驻村机制的实践困境及其后果——以豫中J县驻村“第一书记”扶贫为例》,《江西财经大学学报》第3期。

张鸣,2003,《华北地区土地改革运动的政治运作(1946-1949)》,《二十一世纪》(香港)第2期。

曾庆捷,2020,《从集中作战到常态推进:2020年后扶贫机制的长效化》,《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周雪光,2012,《运动型治理机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再思考》,《开放时代》第9期。

Bruton,Garry D.,Mike W.Peng,David Ahlstrom,Ciprian Stan &Kehan Xu 2015,“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ound the World as Hybrid Organiz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9(1).

Casselman,R.Mitch &Linda M.Sama 2013,“Microfinance,Mission Drift and the Impact on the Base of the Pyramid:A Resource-Based Approach.”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 118(4).

Chaddad,Fabio 2012,“Advancing the Theory of the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The Cooperative as a True Hybrid.” Annals of Public and Cooperative Economics 83(4).

Chen,Kevin &Xiaonong Cheng 1999,“Comment on Zhou &Hou:A Negative Life Event with Positive Consequenc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4(1).

Copestake,James 2007,“Mainstreaming Microfinance:Socia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r Mission Drift?” World Development 35(10).

Corbridge,Stuart,Glyn Williams,Manoj Srivastava &René Véron 2005,Seeing the State Governance and Governmentality in India.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ornforth,Christopher 2014,“Understanding and Combating Mission Drift in Social Enterprises.” Social Enterprise Journal 10(1).

Doherty,Bob,Helen Haugh &Fergus Lyon 2014,“Social Enterprises as Hybrid Organizations: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16(4).

Epstein,Marc J.& Kristi Yuthas 2010,“Mission Impossible:Diffusion and Drift in the Microfinance Industry.” 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Management and Policy Journal 1(2).

Garmany,Jeff 2009,“The Embodied State:Governmentality in a Brazilian Favela.” Social &Cultural Geography 10(7).

Grimes,Matthew G.,Trenton Alma Williams &Eric Yanfei Zhao 2019,“Anchors Aweigh:The Sources,Variety and Challenges of Mission Drif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4(4).

Haigh,Nardia,John Walker,Sophie Bacq &Jill Kickul 2015,“Hybrid Organizations:Origins,Strategies,Impacts and Implication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57(3).

Heilmann,Sebastian &Elizabeth J.Perry 2011,“Embracing Uncertainty:Guerrilla Policy Style and Adaptive Governance in China.” In Elizabeth J.Perry &Sebastian Heilmann (eds.),Mao’s Invisible Hand:The Political Foundations of Adaptive Governance in China.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Jolink,Albert &Eva Niesten 2012,“Recent Qualitative Advances on Hybrid Organizations:Taking Stock,Looking Ahead.”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28(2).

Kleinschmit,Stephen W.& Vickie Edwards 2017,“Examining the Ethics of Government-Organize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GONGOs).” Public Integrity 19(5).

Lerner,Richard M.2004,“Diversity in Individual?Context Relations as the Basis for Positive Development Across the Life Span:A Developmental Systems Perspective for Theory,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Human Development 1(4).

Masten,Scott E.(ed.) 1996,Case Studies in Contracting and Organization.New York and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énard,Claude 2004,“The Economics of Hybrid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 160(3).

Ometto,M.Paola,Thomas Gegenhuber,Johanna Winter &Royston Greenwood 2019,“From Balancing Missions to Mission Drift:The Role of the Institutional Context,Spaces,and Compartmentalization in the Scaling of Social Enterprises.” Business &Society 58(5).

Perry,Elizabeth J.2011,“From Mass Campaigns to Managed Campaigns:‘Construct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 Elizabeth J.Perry &Sebastian Heilmann (eds.),Mao’s Invisible Hand:The Political Foundations of Adaptive Governance in China.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chmitz,Bj?rn &Gunnar Gl?nzel 2016,“Hybrid Organizations:Concept and Measur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24(1).

Scott,James C.1998,Seeing Like a State:How Certain Schemes to Improve the Human Condition Have Failed.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

Shin,Shung J.,Tae-Yeol Kim,Jeong-Yeon Lee &Lin Bian 2012,“Cognitive Team Diversity and Individual Team Member Creativity:A Cross-level Interac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5(1).

Shue,Vivienne 1988,The Reach of the State:Sketches of the Chinese Body Politic.Palo Alto: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Zeng,Qingjie 2019,“Managed Campaign and Bureaucratic Institutions in China:Evidence from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rogram.”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29(123).

注释

1.我们对每一份访谈资料进行了编码,访谈编号依次由资料来源、访谈时间和访谈对象三部分构成。以“SS20180610LG”“LY20191229HCS”“RJ20200104FJY”和“WX20190921YW”这几个编号为例,“SS”表示该段材料来自第一次田野调查时一对一的访谈,“LY”表示引用的材料来自第二次和第三次田野调查时一对一的访谈,“RJ”表示材料来自笔者调查期间的田野日记(记录的是通过参与式观察得到的情况),“WX”说明材料来自笔者平时与扶贫干部的微信聊天记录。访谈编码的第二部分指示的是取得材料的具体日期(如“20180610”表示访谈是在2018年6月10日那天开展的),第三部分为访谈对象姓名代码(如“HCS”)。

2.从民族构成来看,包括汉族691人,彝族279人,其他民族16人。

3.在此,我们假定所有彝族干部都能说彝语。实际上有部分彝族干部是不会说彝语的。

4.来自我们与一位扶贫问题研究者的私下交流,2020年8月28日。

5.参见《“本人已脱贫,请不要再来打扰”一张火爆网络的照片背后的真问题》,人民日报社,2018年9月12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1414234009786175&wfr=spider&for=pc)。

(基金: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负责人邓燕华)资助)

来源: 《社会学研究》2020年第6期

每个程序员书柜必备的编程书籍

原文参考了Dan Luu的博客,经作者授权,由InfoQ编译、整理并分享。

http://danluu.com/programming-books/

一提到有关编程方面的书籍,你就会想起江湖中传说的“每个程序员必读的12本计算机科学书籍”,然而,这份清单并没有什么实用性。因为,计算机科学领域非常宽泛,几乎所有程序员都可以阅读任何主题,就算某个主题很重要,但由于读者的学习偏好天悬地隔,因此对所有读者而言,某个主题并不存在所谓“最好的”书籍。

本文是我已经阅读过的主题和书籍的清单。这些都是我很熟悉的主题,也许你可以在此文中,了解关于该主题更多的情况,并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换而言之,就是说你为什么需要阅读另一本书。

算法、数据结构、复杂性

为什么要关心算法、数据结构和复杂性? 好吧,有一个实用的结论:在工作中,即使你从来没有用到这些东西,但是,大多数一流的支付公司在面试中会测试这些内容。我决不瞎扯,算法真的很有用,就像我发现数学很有用一样。任何特定算法适用于任何特定问题的概率很低,但从总体上说明什么类型的问题如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难以处理,通常当近似有效时就有用了。

《Cracking the Coding Interview》

作者:McDowell

出版社:CareerCup; 6th edition (July 1, 2015)

中文版:《程序员面试金典》

译者:李琳骁、漆犇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第五版

《程序员面试金典》的作者McDowell,是原Google资深面试官的经验之作,层层紧扣了程序员面试的每一个环节,全面详尽介绍了程序员应当如何应对面试才能脱颖而出。

该书涉及到面试流程解析、面试官的幕后决策及可能提出的问题、面试前的准备工作、对面试结果的处理等内容,还涵盖了数据结构、概念与算法、知识类问题和附加面试题四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来自Google、Facebook、Microsoft等多家知名公司的编程面试题,并为每一道面试题分别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

我会向那些并没有真正掌握算法、但又想通过面试的程序员推荐这本书。这本书读起来尚可,不过并不能真正教会你知识,如果想真正掌握算法和数据结构,那么继续往下看。

《Algorithms》

作者:Dasgupta、Papadimitriou、Vazirani

出版社:McGraw-Hill Education

中文版:《算法概论》

译者: 王沛、唐扬斌、刘齐军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算法概论》是一本适合入门的读物,但却不失深度以及广度,读来让人兴趣盎然。我认为,认真读完这本书,并且思考每章后面的习题,会对算法有一个很好的大局观。当然要掌握算法,只靠这一本书是不够的,不过算作最佳入门是当之无愧的。

该书全面介绍了算法的基本知识,将算法分成类(例如分治法、,或贪婪算法),在表达每一种技术时,强调每个算法背后的数学思想,让你掌握如何判断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算法来解决特定的问题。

该书合理挑选主题,厘清了一条算法这门学问的线索,对结构的精心安排,对问题的数学结构的剖析,从而推出一个算法的过程的讲解。长度适宜,仅有三百多页,可以利用几个周末进行阅读。

不过,我知道有些读者不会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包括了太多的数学思想。如果是你,我猜你可能喜欢Skiena著的那本书。

《The Algorithm Design Manual》

作者:Skiena

出版社:Springer; 2nd edition (July 26, 2008)

《The Algorithm Design Manual》要比Dasgupta所著的那本《Algorithms》更长,更全面,也更实用,而且涉及到的数学也更少。它差不多就是试图教你如何识别问题并使用正确的算法来解决问题、以及给出一个清晰的算法解释的那本书。

该书内容丰富,各个主题几乎无不涉及,从常见的各种数据结构到算法策略、可计算性。如果想当做教科书,该书每章结尾都有很多练习,值得推荐。这本书充满了激情的“战争故事”,显示了算法在现实世界编程的影响。

《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作者:Cormen、Leiserson、Rivest、Stein(CLRS)

出版社:The MIT Press; 3rd edition (July 31, 2009)

中文版:《算法导论》

译者:殷建平、徐云、王刚、刘晓光、苏明、邹恒明、王宏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1月1日)

在江湖中流传的各种版本“所有程序员必读之书”的清单中,《算法导论》就占据了半壁江山。这本书将严谨性和全面性融为一体,深入讨论了各种算法。实际上,几乎没有读者会读完整本书。不过,全书各章自成体系,可以作为独立的学习单元。它是全球读者最多的算法圣经。

该书的特点是选材经典、内容翔实、结构合理、逻辑清晰。每章前半部分介绍了讲授和学习算法的有效方法,后半部分为更专业的读者和求知欲强的学生提供了更引人入胜的资料来讨论这个迷人领域的各种可能性和挑战,对本科生的数据结构课程和研究生的算法课程而言是非常棒的教科书。

比如说,有整整一章是关于Van Emde Boas树,写得很工整,这有点奇怪,像的平衡树结构的插入、删除、就像查找、继承一样好,也许以前的书籍可能如此,但它是第一个没有包含Van Emde Boas树的算法导论。

《Algorithm Design》

作者:Kleinberg、Tardos

出版社:PEARSON EDUCATION; 1 edition (2013)

《Algorithm Design》广受好评,堪比CLRS所著《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被推荐为关于算法设计和分析的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入门书。我发现,这本书与CLRS所著的书相比,该书将直观性与严谨性完美结合起来。覆盖面比较宽广,凡属串行算法的经典论题,都有所涉猎。

《Advanced Data Structures》

作者:Demaine

《Advanced Data Structures》是一套讲稿和笔记,而非一本书。如果你想要一套条理清楚但不难综合的数据结构的学习资料,在大多本科课程中,你不大可能看到,因此这套讲课和笔记,功德无量。

这些笔记没有出单行本的计划,所以如果您尚未看过这些资料,就必须观看教学视频。

《Purely Functional Data Structures》

作者:Okasaki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une 13, 1999)

出版社: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urely Functional Data Structures》读起来很有趣,但不同于其他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读物的是,我从这本书中,还没能得到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能力。

在我读完这本书后过了几年,有人告诉我,推理出纯函数冗余数据结构的性能并不难。我就向他们请教这本书中把我难倒的证明部分,我并不是在讨论那些晦涩难懂的超难习题,而是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作者有太多过于明显的解释性的东西。但是并没有人解释。这种东西的推理比大家说的还要难。

《Higher Order Perl》

作者:Dominus

出版社: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中文版:《华章程序员书库:高阶Perl》

译者:滕家海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高阶Perl》在Perl领域深入探讨了各种最新的主题,如递归、迭代器、过滤器、划分、数值方法、高阶函数、惰性求值等内容,并将这些转换成现实变成工作中强有力的实用工具:HTML处理、数据库访问、网页抓取、家庭理财等等。

该书恰当地介绍了使用Perl的函数式编程。通过这本书的学习,你可能像Python或Ruby那样很容易进行工作。

不过,如果你跟得上潮流,你会发现这本书可能有点过时,因为讲解的是2005年的Perl 5,而现在是2015年12月25日发行的Perl 6。不过,这本书提到的思想,目前已成主流。

《Algorithms》

作者:Levitin

出版社:Pearson; 3 edition (October 9, 2011)

“强化学习的其他特点,包括:章节摘要,习题提示。这是一本详细的解决方案手册。”、“学生通过习题提示和章节摘要进一步支持学习。”其中一个广告甚至印在书上。

当我看到这两个广告后,就在亚马逊下了订单购买《Algorithms》。但在我拿到这本书后,我唯一的自学资源却是在雅虎问答(Yahoo Answers)里的一些帖子,在那里你能找到提示或者解答。

最后,我拿起了Dasgupta的著作来取代了这本书,因为他的网站资源可以免费使用。

《Probability and Computing: Randomized Algorithms and Probabilistic Analysis》

作者:Mitzenmacher、Upfal

出版社: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anuary 31, 2005)

我获得的算法知识可能比其他任何算法书籍讲述的都多。许多随机算法移植到其他应用程序虽然很琐碎,但却可以简化很多事情。

《Probability and Computing: Randomized Algorithms and Probabilistic Analysis》有关概率学的介绍部分很翔实,就算读者不具备任何概率学的背景也能轻松入门。此外,的内容(例如,)对许多计算机科学理论的证明很有用,这些在我所阅读到的概率学介绍内容中都没有提到。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Computation》

作者:Sipser

出版社:Cengage Learning; 3 edition (June 27, 2012)

中文版:《计算理论导引》

译者:段磊、唐常杰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计算理论导引》以独特的视角,系统介绍了计算理论的三大板块:自动机与语言、可计算性理论、计算复杂性理论。讲述了宽泛的数学原理,没有拘泥于某些低层次的细节。

在证明之前,都有直观的“证明思路”,帮助读者理解数学形式下蕴涵的概念。很多重要的结果,如定理,都被作为练习题。所以你真的需要做这些关键练习题。但是,大多数关键练习题没有提供答案,因此你也无法知道你解答是否正确。

如果想选择更为现代的主题,也许可以阅读Aurora和Barak的著作。

《Computation》

作者:Bernhardt

《Computation》这部教学影片涵盖了一些计算机理论的重点部分。影片讲解令人愉悦,为了观看Bernhardt讲解的内容,这个影片我已经观看不止一次了。该影片的受众是那些没有计算机科学背景的一般程序员。

《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Learning Theory》

作者:Kearns & Vazirani

出版社:The MIT Press (August 15,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Learning Theory》是一本非常经典的读物。但是这本书已经过时(InfoQ注:该书1994年出版,距今已经22年了),而且漏洞百出,没有勘误。我最终从几门课程拼凑了一些笔记,一个是Klivans的著作,另一个是Blum的著作。

操作系统

为什么要关心操作系统?因为,掌握一些关于操作系统的知识,可以让你节省几天或一周的调试时间。 这是Julia Evans博客上经常提到的话题,我发现,就我个人经验来说,确实如此。

那些建立可行的系统并了解一些操作系统知识的人,却没有发觉如果有操作系统知识的话会很节省时间,这点我很难想象。

可是,读过操作系统书籍的人往往有偏见——正是做这方面的相关人士,如果你是骨灰级玩家,除非阅读这些,你可能得不到同样的结果。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作者:Silberchatz、Galvin、Gagne

出版社:Wiley; 9 edition (December 17, 2012)

中文版:《操作系统概念》(第七版)(翻译版)

译者:郑扣根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月1日)

好吧,这是Comet Book成为标准之前,我们在Wisconsin就用过的一本书。

《操作系统概念》涵盖了高阶概念并击中要点,但是在技术层次的深度稍显不足,没有详细阐述事情是如何工作的,也没有清晰列出更高级的主题。

顺便说一下,我听说了关于Comet书籍的好消息,但是我不敢妄言,毕竟我还没有阅读过。

《xv6》

作者:Cox、Kasshoek、Morris

这本《xv6》真的太棒了!它解释了你如何能够在真实系统上有效运作,你可以设想自己实现一个可执行的操作系统。按照本书写作的设计,作者倾向于简单的实现而非优化的实现,因此,书中使用的算法、数据结构和平常的生产系统完全不同。

这本书与介绍现代操作系统如何工作的书籍配合阅读,比如Love著的《Linux Kernel Development》或者Russinovich著的《Windows Internals》,学习效果会更好。

《Linux Kernel Development》

作者:Love

出版社: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3 edition (July 2, 2010)

《Linux Kernel Development》的书名可能有误导之嫌,这不是关于Linux内核开发的读物,基本上是一本阐述Linux内核如何工作的书籍:事物是如何契合的,使用了什么算法和数据结构等等。我阅读的是第二版,现在已经完全过时了。

第三版内容有所更新,但是也引进了一些错误和矛盾之处。而且,这一版本仍然过时,这本书2010年出版,讲的是内核2.6.34。虽然如此,该书仍然不啻一本优秀的介绍现代操作系统原理的读物。

该书还有一个缺点,在作者拿Linux和Windows进行比较时,有失客观,基本上就是每次比较的时候,就宣扬Linux是明确无疑的正确选择,Windows总是干蠢事。总体来说,Linux和Windows我都喜欢,在有些领域,Windows做得更好。而且在有些地区,Windows已经领先很多年了。但在这本书中,你甭想看到类似这些评价。

《Windows Internals》

作者:Russinovich、Solomon、Ionescu

出版社:Microsoft Press; 6 edition (March 25, 2012)

中文版:《深入解析Windows操作系统:第6版(上册)》

译者:潘爱民、范德成

出版社: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4月1日)

《深入解析Windows操作系统》是阐述现代操作系统如何工作最全面的一本书,只不过碰巧这本书是关于微软Windows。作为从*nix走过来的人,看到Windows和*nix不同的差异,这样的阅读非常有趣。

然而,该书并非简单的入门书,在阅读本书之前你必须掌握一些操作系统知识。

如果想买这本书,你要等到2017年初发行的第七版。

《The Little Book of Semaphores》

作者:Downey

《The Little Book of Semaphores》是一本这样的读物:列出一个主题,通常从操作系统的教科书中抽取一两个章节,然后拼凑成为自己长达300页的书。

这本书是一系列的习题,有点像小型提纲,但更多的是阐述。它首先解释了什么是信号量,然后给出构建高并发原语知识的一系列习题。

在我开始编写并发线程代码时,这本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订阅了Butler Lampson学院关于并发的资料,我喜欢把并发相关代码塞到别人写的黑盒。但是有时候你坚持自己写黑盒的话,如果是这样,这本书有很好的导论,要求思考方式才可能写出不是完全错误的并发代码。

我希望有朝一日,能有这样的一本书问世:既照顾低水平的读者,又兼顾高水平读者,我很喜欢这样的写作设计。从几个指令集原语不同的内存模型的体系结构(如x86和Alpha),而不是从信号量开始讲起。如果今天我写低劣的低级线程代码,我会更喜欢用C++ 11的线程原语,所以我想用这些东西而非信号量。如果由我来写线程代码的话,我可能会用Win32 API来编写。但到目前为止,还不存在这样的一本书。以后如果有这样一本书问世,那将是最好不过的了。

我听说Doug Lee的Java并发编程非常不错,但我只泛泛而读没有深入研读。

计算机体系架构

为什么要关心计算机体系架构?当你进行底层性能优化的时候,你所学到的具体事实和细节,将会非常有用。但是,真正的价值就是学习如何在性能和其他因素进行权衡,无论是功耗、成本、体积、重量,亦或者其他因素。

从理论上讲,这种推理应该不分专业进行教授,但我的经验是,那些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人更可能会“得出”那种推理和粗略的计算:才能让他们抛开一个没有理由在性能上2倍或10倍(或100倍)的因素。听上去很显然,但是我想到大公司的多个生产系统放弃10到100倍的性能,而以一个标准来运行,甚至2倍的性能差异,都足以支付VP的薪水。全是因为人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设计带来的性能影响。

《Computer Architectur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作者:Hennessy、Patterson

《Computer Architectur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教你如何用多约束(如性能、TCO(总开销)、功率等)进行系统设计,以及如何推论权衡。它主要以微处理器和超级计算机为例。

该书的新版增加了实质性的补充,这个版本才是你真正想要的读物。比如,新版增加了一个关于数据中心设计的章节,回答了以下问题:用于电力、功率分布、制冷的运营开支OPEX/资本支出CAPEX,以及支持团队和机器的支付费用,使用低功耗机器对tail larency的结果质量及影响(以必应搜索的结果为例),在设计数据中心时应该考虑哪些其他因素。

假设读者具备一些背景,但背景已在附录中提供,并且可免费在线获取。

《Modern Processor Design》

作者:Shen、Lipasti

出版社:Waveland Press, Inc.; 1 edition (July 30, 2013)

《Modern Processor Design》展示了设计Pentium Pro(1995年)时代高性能微处理器所需要了解的大部分内容。因为这种处理器的复杂性,阐述清楚绝非易事。另外,还介绍了一些更为先进的想法和从各种工作负荷可以运行的平行计算的范围(以及你可能会如何进行如此计算)。该书有一个很长的章节,是关于值预测,因为作者发明了这个概念,当第一版发行的时候,还很热门。

对于纯CPU架构,这本可得到的读物大概是最好的。

《Readings in Computer Architecture》

作者:Hill、Jouppi、Sohi

出版社:Morgan Kaufmann; 1 edition (September 23, 1999)

因为历史原因而阅读,看看我们所理解的解释有多好。比如,比较Amdal关于定律的论文(没有公式,只有一幅并非显而易见的图表的两张纸),相对与现代教科书的表述(一个段落,一个公式,或者一幅图表来阐明,虽然通常来说足够清晰,不需要额外的图表)。

糟糕的是,《Readings in Computer Architecture]》看上去让你后退得更远。因为计算机架构真的是很年轻的领域,这里没有什么真正难以理解的东西。如果你想看到一个动人心魄的例子,例如我们怎样更好解释这一些,像比较Maxwell在方程组的最初论文与现代对同一事物的解释。如果你喜欢历史的话,这本书很有趣。但是如果你只是想学习的话,它勉为其难。

博弈算法理论、拍卖理论、机制设计

为什么要关注这些知识(博弈算法理论、拍卖理论、机制设计)?因为这些知识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在广告收入的运作方式,而这些广告是通过拍卖来销售的。该领域介绍了它们运作的方法和理由。另外,当你尝试弄明白如何设计有效分配资源的系统,这些知识就派上用场了。此外,如果你玩桌游,拍卖理论解释了为什么通过拍卖机制来固化博弈失衡是重要的,往往使游戏更糟。

尤其对设计公司内部激励相容制度(粗略的说,就是如何创建能提供人们出于私心而追求最佳利益的全局最优结果的系统)的人员而言,这些书应为必读书籍。如果你曾在两家大公司供职过,其中一家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激励相容制度,而另一家没有建立相应制度。你就会发现,没有建立内部激励相容制度的那家大公司烧了大把大把的钱,因为这些人建立了超级没用的激励系统。

这个领域展现了这么一幅画卷,让你了解什么样的机制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通过阅读案例研究,你会得到一个耗资数百万甚至数十亿美元的错误列表,洋洋洒洒,也很有趣。

《Auction Theory》

作者:Krishna

出版社:Academic Press; 2 edition (August 26, 2009)

中文版:《拍卖理论》

译者:罗德明、奚锡灿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上一次我阅读《拍卖理论》的时候,它是当时唯一对拍卖理论进行全面且最近介绍的一本书。在第一章中,涵盖了经典的第二价格拍卖的结论,然后涵盖了风险规避、竞标操纵、多个拍卖、非对称信息和其他现实世界的问题。

该书涵盖了拍卖的大部分理论,对深入理解拍卖理论的主要脉络非常必要。但这本书相当枯燥无趣,不大可能激起阅读欲望。除非你对这个主题感兴趣。需要了解基本的概率学和微积分学的知识。该书对致力拍卖研究的研究生是不可或缺的读物。

《Snipers, Shills, and Sharks: eBay and Human Behavior》

作者:Steighlitz

出版社: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April 1, 2007)

《Snipers, Shills, and Sharks: eBay and Human Behavior》看上去似乎是专门为外行介绍拍卖理论、带有娱乐性质的书籍。该书解释了eBuy的工作方式及理由,正如书名的副标题所言,作者还探讨了人类在eBuy和其他地方拍卖中的怪癖行为。这本书妙趣横生,无需读者具备数学背景,可能包含了Krishna所著《Auction Theory》的少量内容,能让读者对拍卖理论产生兴趣。

《Combinatorial Auctions》

作者:Crampton、Shoham、Steinberg

出版社: The MIT Press

《Combinatorial Auctions》所讨论的是,是像美国通信委员会(FCC)那次频段拍卖,由于拍卖机制设计中的“漏洞”引起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的价差被摆上台面的案例(InfoQ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google检索“美国拍卖600MHz频段”来了解这个事件)。该书虽然是由不同作者共同撰写的读物,但读起来仍然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让我乐意阅读。

这本书在组合拍卖领域有着深度和广度,于细微处见功夫,它还罗列了详细的作者和主题索引,排版质量非常棒,以至于可以跳过开头提到的Krishna的著作进行阅读,但我不会推荐它。这本书对于想了解组合拍卖的研究人员和从业者,都是必不可少的读物。

《Multiagent Systems:Algorithmic,Game-Theoretic,and Logical Foundations》

作者:Shoham、Leyton-Brown

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 edition (December 15, 2008)

《Multiagent Systems:Algorithmic,Game-Theoretic,and Logical Foundations》最槽的就是书名了。然而,它是Multiagent System方面最值得阅读的读物之一。

该书涵盖了基本的博弈论、拍卖理论,以及在计算机科学中读者可能不知道的其他经典主题,囊括了很多新颖的前沿理论,还有计算机科学和这些主题的交集内容,比如博弈学习模型等,甚至还有逻辑学的内容(这也是Shoham最关注的方向,将博弈理论上升到哲学层次)。这本书非常有特色,前面几章有很多例子,计算机科学学术味很浓。该书假定读者对主题没有特定的背景。

《Algorithmic Game Theory》

作者:Nisan、Roughgarden、Tardos、Vazirani

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 edition (September 24, 2007)

《Algorithmic Game Theory》包含了博弈算法理论的各种调查结果。要求读者具有相当数量的背景(首先要阅读过Shoham和Leyton-Brown的著作),例如第五章基本上是Devanur、Papadimitriou、Saberi和Vazirani的JACM论文:

《Market Equilibrium via a Primal-Dual Algorithm for a Convex Program》(《通过用于Convex程序的原始对偶算法的市场均衡》),并引出一些相关问题,让读者有更上一层楼的动机。如果你深入了这本书的话,会发现该书阐述很棒,而且很有趣。但如果你想通过阅读一本书来窥探一个领域的话,它未必是你想要的那种书。

杂项

《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作者:Beyer、Jones、Petoff、Murphy

出版社:O'Reilly Media; 1 edition (April 16, 2016)

中文版:《SRE:Google运维解密》

译者:孙宇聪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10月1日)

《SRE:Google运维解密》可以让读者学习到Google工程师在提高系统部署规模、改进可靠性和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指导思想与具体实践——这些都是可以立即直接应用的宝贵经验。任何一个想要创建、扩展大规模集成系统的人都应该阅读,该书针对如何构建一个可长期维护的系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践经验。

要看更丰富的简要说明,请阅读这本22页的该书的笔记。

《Refactoring》

作者:Fowler、Beck、Brant、Opdyke、Roberts

出版社: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1 edition (July 8, 1999)

中文版:《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

译者:熊节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2版 (2015年8月1日)

那时候当我读这本《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时,由于它在关于代码异味的单独章节所花的篇幅,使得这本书非常值这个价。该书非常成功,因为它使重构和代码异味的观念成为主流。

Steve Yegge曾对这本书不吝赞誉之词:

2003年10月,我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如果你意识到,当你想离职时,你已经工作5年。转天我就随意问周围:“嗯,你已经读过重构方面的书,对吧?我只是随便问问,因为我很久以前读过,当然不是现在。”在我所调查的20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读过。感谢上帝,所有的人都很尴尬,不只是我。

……

如果你是资深工程师,你会发现该书中至少80%,都是你所熟知的东西。但该书罗列了所有的名称,并客观地讨论这些技术的利弊,这一点很有用。它戳穿了我刚成为程序员时所珍藏的若干个“秘籍”的真相。不注释代码?局部变量是万恶之源?这疯子是狂人吗?要不要阅读这本书,取决于你自己!

《Peopleware》

作者:Demarco、Lister

出版社: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3 edition (June 28, 2013)

中文版:《人件(原书第3版)(珍藏版)》

译者:肖然、张逸、滕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9月1日)

在大学时我读到这本《人件》,该书似乎很令人信服,甚至所有的研究结果都支持该书的观点:不设置截止日期就比设置截止日期要好;办公室比隔间要好,等等。所有开发人员跟我讨论的时候,基本都赞同这些观点。

但实际上每家成功的公司都是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运作的。甚至微软公司也从个人办公室转为开放式办公室进行了建筑改造。是不是这些观点都无所谓?如果真的很重要的话,那些公司怎么会成为真正信徒,像Fog Creek公司不去践踏竞争对手?

因为该书符合我的“偏见”,我就希望这本书是正确的。但是,荟萃分析(InfoQ注:Meta分析,指将多个研究结果整合在一起的统计方法)的理念让我用鉴定的眼光重读来查证主要来源。

《Renegades of the Empire》

作者:Drummond

出版社:Crown; 1 edition (November 16, 1999)

《Renegades of the Empire》讲述了DirectX历程的故事。它还揭示了今天的微软狼性文化是怎么形成的。阅读介绍:

微软未必会雇佣像盖茨的人(虽然企业园区有不少这样的人),但会招聘那些有着更为显著的盖茨特征的人——傲慢、进取心和高智商。

……

因为嘲笑某人的想法是“愚蠢的”,或者更为槽糕的是,“胡说八道”——盖茨因此臭名昭著——只是为了看他如何捍卫一个位置。这种敌对的管理技术贯穿一系列的命令,创造了一种冲突的文化。

……

微软建立了达尔文的秩序,资源经常被掠夺,囤积力量、财富和威望。一名外出休假的经理回来时可能会发现他的部门被竞争对手袭击,他的项目被勒令降级或者完全取缔。

在微软面试:

“你喜欢微软什么呢?”“比尔踢屁股。”St. John说,“我喜欢踢屁股。我喜欢那种扼杀竞争对手和支配市场的感觉。”

结果St. John被雇佣了。多年来他没有犯任何错误。这本书就讲述了他的故事,以及像他那样的员工的故事。如果你想在微软公司谋差,你就需要读这本书。我希望我加入之前就读过这本书而不是之后!

数学

为什么要关注数学?从纯ROI(InfoQ注:Return On Investment,投资回报率)观点来看,我怀疑,对于99%的工作,学习数学是值得的。据我所知,我用数学比大多数程序员要多,但我并没有那么经常使用数学。不过,有正确的数学背景可能会派上用场。我很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作者:Bertsekas

出版社:Athena Scientific; 2nd edition (July 15, 2008)

中文版:《概率导论(第2版)》(修订版)

译者:郑忠国、童行伟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1月1日)

《概率导论》是入门的大学课程,对 阐述定义比较严谨、直观。对任何关心严密推导的读者而言,该书后面有一些更为详细的习题。有很多可用解决方案的练习题,使得本书更适宜作为自学用书。

《A First Course in Probability》

作者:Ross

出版社:Pearson Prentice Hall; 8th edition (January 7, 2009)

中文版:《华章教育·华章数学译丛:概率论基础教程(原书第9版) 》

译者:童行伟、梁宝生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1月1日)

为了使学生购买《概率论基础教程》,该书经常推出新版本,亚马逊定价更是高达174美元,我曾跟作者请教过这个问题,他抱怨说,这几年,二手书市场破坏了教科书的收入,而作者的版税并不多,所以要有更多收入,就不得不保持每两年推出新版的节奏来保证版税收入。

新作者要编写前人著过的经典书籍,经常大发牢骚,因为最早的作者通常比后来的作者拿更多的版税,即使他的后续版本并没有什么更新。

我在Wisconsin学习概率学的时候,该书是一本标准的教科书。我真的想不起有谁发现这本书有所帮助。

《Introductory Combinatorics》

作者:Brualdi

出版社:Pearson; 5 edition (January 7, 2009)

中文版:《组合数学(原书第5版) 》

译者:冯速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5月1日)

Brualdi是一名大教授,是我大学生涯最好的教授之一。但是他著的《组合数学》充满了错误,而且也不特别清晰。自从我使用该书后,有两个新版本,但从亚马逊评论来看,这本书仍然有很多错误。

至于另一本基础入门型的教科书,我听过关于Camina和Lewis合著的《An Introduction to Enumeration (Springer Undergraduate Mathematics Series)》好消息,但我自己没有读过。此外,Lovasz的《Combinatorial Problems and Exercises (AMS Chelsea Publishing)》是一本关于组合数学的名著,但它并未被广为人知。

《Calculus》

作者:Apostol

出版社:Wiley; 2nd edition (January 16, 1991)

《Calculus》第一卷涵盖了你所期望的微积分I和微积分II的内容。第二卷涵盖了线性代数和多元微积分。在多元微积分之前,讲述线性代数,这样使得多元微积分更易理解。

从编程角度来看,微积分学也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我在微积分得到的价值观就是近似应用等等。教授这一连串的概念,很清晰。

如果你没有教授或助教帮你的话,该书可能是一本粗略的入门书。Spring SUMS系列丛书在各门功课上更易自学,但我并没有读过它们的微积分书籍,因此,我不敢妄下结论来推荐。

《Calculus》

作者:Stewart

出版社:Cengage Learning; 7 edition (2012)

中文版:《微积分(第六版)》(双语教材)

译者:张乃岳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10月1日)

《微积分》是那些作者通过无关紧要的变更推出新版来赚钱的众多书籍中的一本。这是Wisconsin大学Non-Honor学位的标准教科书。结果是,我教了很多人用Apostol的那本书所教授的方法来计算复杂的微积分,对许多人而言,更直观一些。

该书采用的方式是,对于某种类型的问题,你应该将该模式匹配很多可能的公式,然后套用该公式。而Apostle更多的是教授你一些技巧和直觉,让你足以应付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买这本书,除非你需要一些类。

硬件基础

为什么要关注硬件基础?人们经常宣称,要成为优秀程序员,你必须理解所用的每一个抽象概念。这是无稽之谈,因为现代计算过于复杂,以至于任何人都不可能真正完全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事实上,现代计算之所以能高效完成它所做的工作,是因为它不需要程序员深入了解底层的相关内容,大部分也低于你的水平。

话虽如此,如果你对底层软件充满好奇,这里有一些适合你的入门书籍。

《nand2tetris》

作者:Nisan、Shocken

如果你只想读一本单一内容的书,那么非这本《nand2tetris》莫属。它是一本关于逻辑门和布尔逻辑的“101级”入门书。正如书名所示,它带你从与非门(NAND gate)到编一个可用的俄罗斯方块游戏。

《Fundamentals of Logic Design》

作者:Roth

出版社:CL Engineering; 5 edition (June 11, 2003)

《Fundamentals of Logic Design》在关于逻辑门和逻辑设计的细节上比《nand2tetris》还要多。该书有大量习题,似乎是为自学而著。注意,上面的链接是第五版,目前有更贵的新版本,但似乎没有什么改进,而且新版也有很多错误,而且更昂贵。

《CMOS VLSI Design》

作者:Weste、Harris、Bannerjee

出版社:Pearson; 4 edition (March 11, 2010)

中文版:《CMO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第4版) 》

译者:周润德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7月1日)

逻辑门下一级的就是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然而,在今天真的没有任何意义。

《CMO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比其他书籍更有广度和深度,并且阐述极为清晰。在探索设计空间,比如,加法器的章节,不仅仅提及了几种不同的类型,而且也提供了问题和解决方案,非常适合自学。

《CMOS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

作者:Kang、Leblebici

《CMOS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是Wisconsin当前的教科书。但这本书很难跟上,助教基本上重新解释了几乎所有的必要项目和考试。我觉得它是参考书而不是用来学习的读物。

与West等人相比,Weste 花费了更多的精力讨论设计中的折衷,如,创建并行前缀树加法器时,在设计空间的某个特定点,它意味着什么?

《Semiconductor Device Fundamentals》

作者:Pierret

出版社:Addison Wesley; 2nd edition (April 12, 1996)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下一级,也就是晶体管,你将了解晶体管实际上是如何工作的。

《Semiconductor Device Fundamentals》真正完美地解说了固态设备(SSD)。该书指出了你要真正理解诸如波段图解的这些东西,需要知道什么。然后用这些基础原理和清晰的解释,给你建立一个良好的思想模型,理解不同类型的交汇点和设备的工作原理。

《Pentium Pro and Pentium II System Architecture》

作者:Shanley

出版社: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2 edition (January 10, 1998)

与本文提到的其他书不同,《Pentium Pro and Pentium II System Architecture》是关于实践而非理论。它有点像Windows内部,因为它涉及一个真实的工作系统的细节。主题包括硬件总线协议、I/O实际上是如何工作的(如APIC,Advanced Programmable Interrupt Controller,即高级可编程终端控制器)等等。

实际介绍的问题,就是从8080的CPU以来,复杂性一直呈指数级的增长。当你学得越深,你就越容易理解系统重要的可移动部分,而知识越不相关。因为总线和I/O协议不得不操作多处理器,这本书似乎妥协了,这些系统包含了现代系统中的许多元素,只不过是以更简单的形式。

未尽事宜

在这些我喜欢的读物中,我会说,这些图书中,软件读物最多占据25%、硬件读物占据5%。一般说来,未在清单中罗列出来的读物更为专业。清单还缺少很多领域的主题,如PL,关于如何学习编程语言的实用书籍、网络等等。

未涉及某些领域的原因有多种,比如我没有列出任何PL相关书籍,因为我不阅读PL方面的书籍。我没有提到网络是因为我虽然读过一些书,但我这方面的了解程度不足以提供有用书籍的建议。

绝大部分硬件相关的书籍都没有包含在内,因为它们涉及到你不会关心的内容,除非你是专家(比如容错电路设计(《Skew-Tolerant Circuit Design (The Morgan Kaufmann Series in Computer Architecture and Design》,Harris著)或超快光学《Ultrafast Optics》,Weiner著))同样也适用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理论。

我遗落了相当数量的一些我认为是名著的读物,因为在我日常编程生活中基本没有机会用到,比如极值组合论(Extremal Combinatorics)。我也没有罗列那些我没有读完的书籍,除非我停下来,因为这些书籍极为晦涩难读。因为我没有读完像SICP和The Little Schemer的书籍,这意味着我无法列出经典的清单。那些书籍很好,只是我没有完成阅读的原因。

清单中还不包括历史和文化相关的书籍,像《Inside Intel》或《Masters of Doom》。我可能会在未来某个时候,在清单中添加一个类别,就是我一直尝试的实验,像Julia Evans(意识流,文字更少或者没有草稿)那样撰写。

我必须回去重读十多年前曾经阅读过的书,然后写出有意义的评论,但这不符合我这个实验。关于这一点,因为这份清单是根据我记忆写的,几年前我就几乎没再读过那些所有的书,而且可能有所遗忘很多书,我打算日后将补充。

今日荐号:细说云计算

探讨云计算的一切,关注云平台架构、网络、存储与分发。这里有干货,也有闲聊。

今日荐文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大规模Nginx平台化实践,

京东能提供哪些参考经验?

喜欢我们的会点赞,爱我们的会分享!

相关问答

...isthepurposeoftheHowandWhy Program toaidindoingthis._作业帮

[最佳回答]首先,不确定给句出自何处,还是楼主自己表述的句子.因为最后一个单词有疏漏字母.其次,这是单独句子,所以仅能进行推敲翻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育的...

请问有哪些英语单词后缀?像:ly,ion,ful,ble.还有哪些?_作业帮

[回答]名词后缀1.-ant,-ent表示人或构件applicant(申请人),assistant(助手),occupant(居住者,占有人),component(部件,成分),defendant(被...

联合国的英文缩写?

英文缩写:U.N.全称:UnitedNationsUnited读法英[juˈnaɪtɪd]美[juˈnaɪtɪd]1、adj.联合的;统一的;和谐的;一致的;团结的;用于团队和公司名...

英语翻译减少购买由热带雨林木材所制成的产品_作业帮

[回答]Tropicalcountriestosupporttheimplementationoffamilyplanningandassistanceprograminsuppor...

名校课堂内外英语12你有吗_作业帮

[回答]第一单元1twice,shopping,once,goes,times,2exercise,once,program,hard,internet,3BCCBC4favoritetvshow...

【TheNBAplayoffs(季后赛)beganonApril 28 andthenexttwomonth...

[最佳回答]故最有可能出自一篇报纸。选B。小题2:根据第三篇小短文In2011ChinaannounceditsfirstNationalTourismDayheldonMay19eve...

2018版solidworks肿么打开2020版-ZOL问答

ng]汉语词语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展开安装,汉语词汇,就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规格把机械或器材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也指按照一定的方法、规格把机械或器材...

因为他负责许多设计(beresponsiblefor)】作业帮

[回答]Heplaysanimportantroleinthisproject,becauseheisresponsibleforlotsofdesigns.

SOFT是什么文件夹,有什么用? 注:电脑C盘 Program Files文件里...

注:电脑C盘ProgramFiles文件里头的举报3D打印机mostfunmostfunPro9人讨论5262次围观关注问题写回答讨论回答(9)XXXXCVX这个可能是你在安装...

英语翻译"家电下乡"怎么翻译成英语?google给的是HomeApplian...

[回答]ChineseGovernment'sConsumerElectronicsSubsidyProgram正解

 败柳残花  补充鉴定 
王经理: 180-0000-0000(微信同号)
10086@qq.com
北京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国际大厦08A座
©2024  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  程序由Z-BlogPHP强力驱动
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微信号

QQ

在线咨询真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服务

热线

188-0000-0000
专属服务热线

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微信交流
顶部